林松:我的艺术经纪之路
0条评论 2012-03-27 13:27:29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周永亮

林松

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 林松

 

当下,屡屡拍出天价的艺术市场开始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也因高盈利率而进入艺术市场,艺术市场成为了当下媒体、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此之前,中国艺术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很多人或机构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却很多为人所提及。雅昌艺术网特别采访了世纪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请他通过自身的经历来讲述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

 

林松,中央美术学院1993届的毕业生,也是北京最早开设画廊的人之一,在国内推广使用中国画廊现在普遍采用的艺术家签约代理机制的人,被誉为画廊届的"教父"。林松创建的世纪翰墨画廊成功地推出了夏俊娜、季大纯、闫博、章剑等著名青年油画家,被业界誉为“青年艺术家的梦工厂”。

 

林松的大学生活和博物馆经历

 

记者:当时整个的艺术氛围怎么样,当时在学校里,您上学的时候?

 

我是1989年考上的中央美术学院,1993年毕业。那时整个学校的氛围比较平稳和平淡。不过在1989年2月份举办的“八九艺术大展” 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转折的年份,尤其在美术史发展上。“八九艺术大展”很轰动,完全是实验的、先锋的,也是一个多元化面貌的呈现,都是在那个时候风起云涌地涌现,它影响了未来包括到现在中国美术的格局。

 

当然现在回头看那些作品在水平、实验性、艺术高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但是它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我觉得“八九艺术大展”前后的那几年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这与当时中国文化、社会的转型是同步的。

 

记者:您在当时考大学时候,为什么会报考美术史呢,当时美术也不是特别显学课?

 

林松:有两个原因:首先,从我哥哥是学美术史的,家里有这么一个关系;第二,从个人兴趣来讲,我一直对艺术非常感兴趣。我考大学的成绩在当时可以读外语学院,但是我自己非常喜欢这个,所以选择了美术史。

 

记者:您毕业之后是去了北京艺术博物馆,工作了一年?

 

林松:我工作了大概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因为北京艺术博物馆是属于文物局的一个博物馆,基本上还是属于在我们专业范畴之内的事。我当时就是一个普通的馆员,负责一些古董展览资料的收集、文物的展览工作,在那个地方没工作太长时间,大约一年半左右。选择离开也是我个人兴趣使然,我个人很喜欢这些传统的艺术,但是我更喜欢当代艺术,所以那个时候同时开始做一些当代艺术的展览活动,如94年徐冰、赵半狄的展览。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