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觚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觚
口径21.8厘米,高46.5厘米。由上海文管会调拨。
花觚亦称凤尾尊,器高一二十厘米到两米不等。此件花觚为康熙花觚中的中型器,属中晚期造型,挺拔俊秀。外口沿饰两道弦纹,间饰极细的云纹。颈部及腹部各绘山水纹饰,人行于其间,天上飞燕、水面泊船,充满了诗情画意。胎质细密坚实,釉面青亮,胎釉结合紧密,浑然一体。外底足为白釉双蓝圈,无款。青花呈色稳定,青翠靓丽,描绘山水极有层次,画面具有立体感。
这种花觚在晚清光绪时曾被大量仿制,但仿品的胎、釉及绘画的笔法都无法与真品相比,康熙青花素有“宝石蓝”“翠毛蓝”之美誉,从色谱上看那是最鲜艳美丽的蓝色,用它描绘山水、花草,层次分明,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兼之胎骨似玉、釉汁青亮,康熙青花确实是“独步本朝”,许多器物甚至可以与明青花的上品相媲美。
清康熙青花牡丹花蝶纹长颈瓶
高19.6厘米,口径7.2厘米。
敞口外撇,长颈,垂腹,高圈足,足内有青花篆书“顺”款,外围青花双圈。颈部有一周凸棱,上有一周圆珠纹和水涡纹。腹部饰牡丹洞石纹,花间有蝴蝶飞舞。器形端庄秀美,胎质洁白缜密,釉质细润,纹饰布局巧妙合理,青花发色青瓷艳丽。先以青花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采用“分水皴”技法,这种分层设色的渲染笔法在此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康熙青花器中之精品。国家二级文物。
清康熙黄地绿龙寿字碗
高7.5厘米,口径16厘米,撇口,深弧腹,圈足。
通体施黄釉,内底心绿圆圈内有一篆书“寿”字。底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外围以青花双圈。在厚润若脂的黄釉衬托下,绿彩青翠,华贵之气尽显,此碗的主题纹饰龙纹描绘十分细腻,龙头肥硕,龙嘴上扬,躯体粗壮,龙鳞细密,龙爪有力前伸,神采飞扬,给人一种腾云驾雾的动感。间绘“壬”字云,并有两个火珠飞舞。为康熙官窑精品。
黄釉在唐代就已出现,如鲁山窑、黄道窑烧出的黄釉器,制作较为粗糙,直到明代弘治时期,黄釉瓷的烧造才算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弘治黄釉娇嫩如鸡油黄之色,故又称“娇黄”“鸡油黄”。黄釉绿彩是以黄釉为地色,加绘绿彩纹饰的品种。始于明成化、弘治时期,器型以盘、碗、高足碗为主,装饰图案多见云龙纹。黄釉绿彩瓷发展到嘉靖时期,产品比以前更加丰富,刻填绿彩纹饰也有所增加。康熙时继承了这一工艺,先在胎上刻划出纹饰,再施绿彩低温烧成。
清康熙青花高足水丞
高9.6厘米,口径6.5厘米。
圆口内敛,鼓腹,下呈喇叭状高足。无款识。
水丞是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此水丞口沿和底沿饰青花双线纹,腹部绘青花狮子纹、朵云纹和连续的“山”字形云纹,圈足上饰莲瓣纹。狮子形态逼真,憨态可掬。
康熙青花造型优美,装饰题材广泛,动物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古代官制中有“太师”一名,因“狮”与“师”同音,狮被赋予辈辈高官的美好愿望。
清康熙豆青釉暗花笔筒
此件笔筒口径17.8厘米,高14.5厘米,圆口,直腹,无圈足。
器物表面多有暗花,釉面刻划缠枝花卉,花纹精美。底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该豆青笔筒釉面匀润坚致,呈色淡雅,制作精细,属馆藏二级品,是康熙朝单色釉瓷中的精品。青釉虽然烧造历史悠久,但直至清代康熙时期,釉色的烧制才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不仅呈色葱翠鲜亮,而且还有冬青、粉青、豆青之别。
笔筒种类很多,以瓷笔筒应用最为广泛,其始见于宋,流行于清,以康熙所制最佳。
清康熙五彩仕女婴戏图罐
通高36厘米,口径13.6厘米。
胎体厚重,胎质坚硬,造型匀称,亮白釉为地,颈部饰有一周湖石花卉纹,腹部为主题纹饰区域。器腹主题纹样为仕女婴戏图,童子五人在庭院中的栏杆、山石、花卉之间游玩嬉戏,神态各异。二仕女头梳高髻,身着宽袖彩衣,具有典型的康熙早期特征。
这件民窑五彩罐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活泼,从制作到用彩都很精致,堪称佳器。它的色彩及绘画风格充分体现了康熙五彩的时代特征。
在用彩上,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釉上蓝彩和墨彩。蓝彩色调之浓艳甚至超过青花,在这件五彩罐上,用蓝彩绘洞石,浓淡有致,增加了洞石的立体感,更衬托出牡丹的红艳。仕女的发髻和孩童的头发上皆运用墨彩,漆墨光亮,浓重沉着,衬托在五彩画面中更显其色彩斑斓,娇艳动人。
清康熙鱼藻五彩盘
口径15.5厘米,高3.1厘米。
胎质细密,造型匀称,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
该盘色彩浓艳,盘内外均饰青花五彩鱼藻纹,富含吉祥寓意。盘外壁绘五组水草、浮萍纹,间绘五尾彩鱼,呈追逐之势。盘内壁亦绘五组水草、浮萍纹,或漂浮或摇曳,增加了水的动感,充分发挥了五彩绘画的特点。所绘五条游鱼体态肥腴,姿态各异,寓意“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盘内中心一条鲤鱼由水中一跃而起,象征飞黄腾达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盘也叫康熙五彩“金玉满堂”鱼藻盘。
五彩始于明宣德时期,嘉靖、万历两朝五彩器十分精致,至清康熙时期,五彩器型较多,图案画面生动活泼,题材丰富多样,有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祝福。这件鱼藻五彩盘,即为富含吉祥寓意的代表作。
清康熙黄釉将军罐
高52厘米,口径21厘米,通体施黄釉。馆藏传世品。
将军罐是明清时期器型之一,因其盖颇似将军的头盔而得名。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此罐形体硕大稳重,釉色纯正鲜艳、透亮绚丽,尽显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派。因“黄”与“皇”同音,黄色遂成为皇家至尊之色,宫廷以外严禁使用,而这种黄釉器皿更是仅限御用。低温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以弘治“娇黄”器最为世人称道。这件黄釉将军罐继承和发扬前代的娇黄工艺精心制作,堪称康熙官窑黄釉精品,传世品极为少见。
康熙瓷在造型、纹饰、胎釉、彩绘等方面各具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康熙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以及康熙时期用瓷的繁盛。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康熙瓷器也反映了清康熙瓷的基本面貌。
相关阅读
清康熙霁蓝釉合碗所署“纯一堂”是康熙皇帝赐给宠臣郎廷极的私家堂号。郎廷极,字紫衡,号北轩,盛京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家世显赫,隶镶黄旗汉军籍。“纯一堂”堂号不仅见于郎氏的绘画作品或郎氏在元代绘画作品的题跋上,而且在《江西通志》中有明确记载。该书卷十九曰:“……四十六年四月御书赐巡抚郎廷极‘布泽西江’匾额及对联:‘政敷匡岫春风满,会洽鄱湖澍雨多’。廷极并将四十二年为浙藩时御赐‘纯一堂’及‘清慎’二字皆勾摹悬诸厅事。”由此可知,“纯一堂”系康熙四十二年御赐给郎廷极的堂号。这种瓷器款识面世有两种:一种见于康熙斗彩或青花过枝竹凤纹碗的外底以青花料书写的楷书体“御赐纯一堂”款,其中“御赐”二字自右向左横写,“纯一堂”三字自上而下竖写;另一种即为这种合碗上所见款识。
【编辑:易小燕】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