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石山村:高仿唐三彩的“贼光”
0条评论 2012-07-31 14:46:0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韩少华

从文物高仿到工艺品的转型

 

像高水旺或张二孬这样的高手做出来的高仿品,尽管外形上几能乱真,但是,无论做仿者的手段多么高明,仿制的赝品与真品相比有多么逼真,但由于制作工艺上的限制,也总会漏出一些破绽的。

 

做旧者都爱用酸,以氢氟酸、高锰酸钾等溶液浸泡来实现自短时间内让器物表面迅速氧化的效果。但是,一般来说,用酸处理过的赝品,它釉面上的开片缝隙比较宽,而真品的开片缝隙相对比较细密。借助放大镜的观察,能发现真品的开片像干枯开裂的河床一样,往往开裂的每一片的开片中心是往下凹下去的,而赝品开片的中心是鼓起的。

 

真正的唐三彩数量很少,而且其胎土很特别,这是当今难以仿制的关键点。因此也有部分陶瓷专家认为,如果把真品的露胎部分放入水中,取出后会微微呈现粉红色,而有些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艺术评论》记者在南石山村调查后获悉,当地所使用的胎土悉从偃师运来,制作的仿品胎色略呈粉红色的,因此南石山村仿制的唐三彩放入水中会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虽与真品近似,但深浅不同。

 

而高水旺本人则是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从工艺的角度透露了真假辨别的要领,他认为:仿制品总会留下破绽,比如开片普遍较大,而真品不仅很小,而且四周微微向上翘起,此外,仿品一贯都免不了釉色贼亮的特征,行里话说“有贼光”,用酸性溶液去贼光的过程中,却会让器物失去光泽显死板、“涩”,缺少了经历时间长河与不同环境变换下的古陶瓷所特有的“蛤蜊光”,最后就是“古代艺术品的神韵,是现代人怎样都学不来的了。新的就是新的,仿的就是仿的”。

 

或许正是考虑到无论怎么仿都造不出真的这样的道理,高水旺凭着10多年积累下的名声,目前已经逐渐将企业转型,主要生产和销售三彩工艺品、礼品,除偶尔生产高端高仿品且打上自己的落款外,大批量地生产保持着一定质量的中低端仿古复制品和创意产品,或许正是这样的策略成就了他的企业在南石山村排名第一。

 

同样,张二孬也没死守着仿制的道理。他带着记者一一参观了他陈列室里的作品,并一一细数每一件独特的“二孬风格”,如“汗血宝马,这种红,是我自己调出来的釉色,只有我有”,“这匹骆驼俯首的造型,没有文物是这样的,这是我的创造”……

 

在张二孬的工厂边上的北邙唐马厂,《艺术评论》记者更是发现了有趣的秘戏系列三彩摆设,既不像唐,又不似明,但颇富情趣,此类新品种的开发,或许也是南石山村已经做大的企业在面对文物市场乱象时的一种自然的策略吧。

 

日已西斜,探访临近尾声。一家正在热闹出货的厂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厂长高建曾边忙着与拉货的买家结算,边招呼记者,他告诉《艺术评论》记者,他曾经也做过仿古三彩,“那钱赚得容易,也赚得不安心。”他说:“那种活儿,真不难,随便一个小学毕业文化水平的人,学三年,就能做得出。”而现在,高建曾只做工艺品,而且只用电窑,产品都是走旅游路线,货发得多,钱也赚得安心——在他厂里一座刚打开的电窑里,记者看到了满窑的陶牛,油光光的,“这就是工艺品,不存在仿品之说,唐三彩里没有牛,但是我做牛,市场喜欢的,我就做。”

   放弃文物高仿行业的厂家做起了好卖的工艺品,如陶牛

放弃文物高仿行业的厂家做起了好卖的工艺品,如陶牛

 张二孬制作的高仿三彩马

 张二孬制作的高仿三彩马

 本版图片 高剑平


【编辑:李洪雷】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