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风2012秋拍 重现“红”时代旋律
0条评论 2012-09-13 09:14:1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那次讲话,指明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在延安和解放区不断酝酿成型的新的艺术、新的风格、新的样式逐渐成为画坛主流,新中国成立以后,那种追求古意的文人画风格与新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新中国要求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并为人民服务,并对中国画提出新的要求,从脱离现实人文的闲逸状态中,改变为关注和表现现实人文,并为现实服务的一种工具。

为应对现实状况,老一辈国画家也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国画,访名山览大川,拜谒革命圣地,由最初的革命圣地写生,到后来的专门以革命圣地为题材的创作,为60年代以后的山水画的出新和发展开辟了一条通途。从思想改造到创作题材、技法的创新,正如傅抱石所言“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

在改造国画的现实中,艺术家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涌现了充满生活气息、洋溢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近来,当人们逐渐摆脱了因受政治苦难而烙上的政治化的情结之后,属于那个政治化时代的艺术,突然受到了新的追捧,重要的是它特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重新被发掘。

2012年北京长风秋季拍卖会在“世家元气”专场,特别策划推出“时代旋律”为主题的特色拍卖,其中包括新金陵画派代表艺术家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魏紫熙的作品。

\

钱松喦 《桃花源》  44×34cm 纸本镜心 20世纪70年代末

出版:1、《钱松喦画集》(下卷)第371页,漓江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

2、《钱松喦八旬后指画集》第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1960年初,钱松喦随江苏省国画院旅行写生队去苏州太湖洞庭东山等地写生体验生活。此幅《桃花源》题材正是这一阶段的反映。阳春三月,钱氏以“蕴熙春色”对比“电戽机场丰乐声”,以桃花盛放景致来衬托农耕繁忙景象,也是山水画自我创新的又一次新的探索。

钱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1978)开始指画尝试。此幅的独特之处在于题材是新的,表现手法更是新的——以作者从未尝试过的指画语言来表现新时代的现实生活。驾驭题材的能力与现实希望相结合,深厚的笔墨语言与时代要求相吻合,展现出钱老“曾经沧海知清浊,先买朱砂画太阳”的艺术情怀。

钱松喦《鹅潭映月》  88×46cm 纸本立轴 霍宗杰旧藏

钱松喦《鹅潭映月》  88×46cm 纸本立轴 霍宗杰旧藏

以写生为基础的山水画革新,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及大刀阔斧的实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生与发展,在八十年代末,以风光名胜写生来反映新中国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是题材创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钱松喦晚年这幅《鹅潭映月》恰是歌颂祖国河山新面貌、中国画革新的新篇章。

鹅潭映月为广州羊城新八景之一,潭上设有酒舫,临江把盏,颇饶诗趣。钱松喦于一九六二年初赴岭南写生,感慨今日人民生活之美好,得此诗稿,晚年以此诗意作画,构图独特,笔墨苍厚,境界清新,甚是惬意。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