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编的段子:CCTV女记者为了调查当代艺术家的幸福指数,9月28日前往“诊断——艺术是一种药”中荷艺术交流项目展览现场采访。随机访问一位当代艺术家,你幸福吗?我相信艺术;你最想什么?我最想参加艺博会,也想性生活;你遇到最坏的事呢?画还没画出来,宋庄的房租就上涨了;您觉得您幸福吗?我没有生活来源,也没有政府低保,画也卖不出去,你说幸福吗?我为什么要编这个段子,不但只是近期网络流行的幸福段子,而是现时对宋庄的一种体会:这么多人涌向宋庄,并以艺术为生活方式生的宋庄,宋庄环境变异得厉害,我却感到了一种令人压抑十分的血色的浪漫。如果把宋庄比作股票,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愿意抛售宋庄,还是继续补仓?宋庄的现时态是什么?迷信一点说现在是宋庄的劫数,悲观一点说是幻想,乐观一点说是酝酿机会,现实一点说宋庄只不过在往前发展,只是不以多数人的利益为目的。看得更未来一点说,别忘了选择权仍然完全在艺术家群体手中。宋庄这么多艺术家现在与将来的幸福权利,又有哪些基础性的保障呢?至少现在看不到有效的措施与暖心的希望——而这就是宋庄艺术生态遭遇到的最大危机所在。
当警察和国保们以各种理由强制将展厅入口对面墙上画框布上挂着两个猪头撤除时,展览一下子与中国当代艺术严峻的现实环境联系起来了——9月28日北京药艺术馆举办主题为“诊断”的展览也多了一道含义,即一种官方对“诊断”的“诊断”以及艺术家群体对官方“诊断”的“诊断”,使得展览产生了更真实层面上的“诊断”意义——也变成名副其实的“诊断”,互为“诊断”。该件名为《猪A—猪B》的创作者——著名艺术家黄药随即在新浪发了一条微博,宋庄当代艺术濒临灭绝,谁来拯救?焦点话题直指宋庄的未来,是产业化的狂欢?还是艺术家非主流化创作实验的坚守?药艺术馆不经意的用一个国际性的交流展览对照出了宋庄貌似体积庞大的艺术博览会内里的虚弱?如此一个重要的博览会完全体现不出来一个艺术生态里的先锋态度和艺术实验活动?如果有关方面借口说博览会和艺术家无关,那么什么又和艺术家有关呢?而此前众多文化人所努力的独立电影节也被中途人为停电。艺术正常的表达一切都被粗暴的干涉在简单的维稳需求中,我想这不仅是宋庄未来发展所需要探讨的空间,而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所需要讨论的大环境。我想“诊断”既指向社会层面的,更是对文化层面的诊断。药艺术馆这些年一直在拒绝应景式的展览,而是搭建一个可以分享,体现艺术独立实践的精神价值开放平台——我想这些实验性的艺术馆是塑造艺术新形态的未来力量之一。药艺术馆所切开的社会问题面,折射了当代艺术的价值表达,和其他致力于试验性的机构一样,集合有限的资源和具有创造力艺术家一次又一次真诚的敞开,从而找到真实的艺术创新。而艺博会所展示的是一种体制内变异的东西,臭哄哄的,软绵绵的,这些东西对当代艺术形成了包围之势,很大程度伤害了艺术创新群体的努力。于是乎在繁华的背后,却听到了四面楚歌。艺术何为?每个人都不会有所不同回答和践行方式。而通过艺术创造一种“快乐的价值”,这是黄药做艺术的动力,而不是凑热闹。黄药希望通过个人力量介入前沿,保持艺术探索的“微火”,也就保持了一些希望和可能性。黄药深知,艺术必须超越眼前物欲横流的阶段对现实关系的认知,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保持着可持续性的表达与介入,“空间很小,但是尝试的心很大”,黄药一直不遗余力的通过药艺术馆集聚艺术前沿探索的能量,每年2到3个国际化的展览,以不同视角的方式搭起一条艺术交流之路,也将药艺术馆的属性深深刻在艺术创新实践的前端风景里,从而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我坚信宋庄将会出现更多的黄药们在坚持他们的艺术理想和推动艺术创新实践。我想2012年绝对是考验艺术界人心的时间节点,一切都停滞下来,撑不开,几乎所有展览努力的结果,都是被更加无形的环境所消解——这也是2012年艺术界总体的特征之一。应该像那些坚持艺术态度,战斗在一线,哪怕是边缘的艺术人士表达最大的敬意——因为在资本流动不快,艺术投机人士鸡飞蛋打的2012年,这部分人仍然坚持做艺术的本色,而这些足已表明在这个狗年月的某种坚决的态度和创新的观念底线。当整个艺术市场弥漫着失落的情绪,正是少数人艺术能量发散之时。
艺博会像极了书画圈传统的出台式流行笔会,而这次当代艺术家躺着也“中枪”——真是居宋庄不易啊!2012年传统艺术在宋庄撒下了最大的一次“野”,在其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下,中国当代艺术似乎毫无招架能力。号称史上最强大的艺博会,内里上却成为去当代艺术实践精神的一次伪盛会,并没有创造性的打开官方和当代艺术的沟通渠道,又再次让中国当代艺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让生活在宋庄而通行不便的艺术家群体受到了无法发泄的憋屈。宋庄不再往当代艺术实践的深水区迈进一步,一切就由官方和资本掌控了话语权,你再也很难感受到田野中的宋庄那本应该有的清新之风。作为艺术家个体你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不自觉的,甚至被迫似的“恍惚感”,就像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不知道何时何因就走到一个小胡同里,甚至是死胡同,这些令人难受万分的感觉似乎在2012世界末日之年来得那么浓烈——也许这些东西构成了2012年艺术界总体状态的关键词。著名国际艺术策展人黄药策划的“诊断”展览无意中可以成为佐证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拐点的天然素材,而“诊断”展览延伸出来关于一场艺术界未来生态的焦点问题,则非常值得艺术界讨论。这和“诊断”展览针对社会问题所产生的“间隔效应”一样,20多年前当代艺术遭遇到最坏的环境,却赢得顽强的生命力,而今天当代艺术发生在最好的年景,却被抹去了精神的底色,而滑动的却是那么明晃晃的物质需求,此情此景,何以为堪?四处都是不停闪烁的展览包括名利场,但是艺术家谁又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呢?黄药和参展艺术家在这个价值模糊观的时代,又一次聚合提出究竟谁在“诊断”谁的社会终极问题?当追求艺术的快乐权力和现实功利套现捆绑在一起,“诊断”很可能成为社会自我强制的一次检疫。
宋庄当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创造与创新,如果这些核心价值被扭曲,那么宋庄又将落入到政府、资本、权贵和商人合谋的传统运行机制里,因此,本次展览的主题“诊断”,可谓一箭多雕。随着当代艺术产业化的推进,其商业景观全景式的被开发出来,我想“诊断”将成为这个领域内的常态链接和需求。从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呈现的状况看,至少五个方面需要“诊断”:一是,对当代艺术价值重新塑造问题。二是,如何对当前现实结构与关系的重新审视,从而重新评估今天艺术的价值和未来走向,而不是利益的广告化和神话化。三是,关于艺术家创造性的态度和精神的守望问题,重新讨论整个行业价值取向和底线在哪里的讨论。四是,如何回应艺术生态链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个体的努力和创作的动力可能最后都被化解。五是,艺术家个体生存与时代价值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将直接涉及到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在哪里?为什么现在传统艺术将市场战火直接挑衅到当代艺术的领域,而后者却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当代艺术概念中本身就包括着丰富的可能性的现场,从方案到现场作品的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是一个开放性展览的有机构成,而“诊断”展览就是最好的个案之一。9月28日在药艺术馆开展主题为“诊断——艺术是一种药”,由中方国际艺术策展人黄药和荷兰艺术策展人Hans Mes联合发起的中国和荷兰国际艺术交流项目。展览构造好的主题,在事先似乎都显得有些预置,但问题是都被某些方面粗暴干涉之后,“诊断”的现实意义立刻丰富和立体起来,强化了社会现实阴暗部的反映,有机的透视出当下文化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基本面问题——而这些元素的发生正中策展人黄药的怀,因为对于需求创造性艺术现场的策展人而言,最难受的可能就是一成不变,仅仅是参展艺术家在唱独角戏,而是带动更多不同的人创造出展览另外的属性。当艺术家都变成“医生”之后,当代艺术所呈现的当下社会价值就凸显出来——而在正视这些结构和关系现实面前,有关方面过于敏感,而依然没有退到艺术家角度和立场来看待艺术和文化的态度,我觉得这是“诊断”展览的另一种语境关照。通过一个典型的实验性展览,让更多人来讨论艺术自由表达的尺度问题以及艺术开放平台的重要性,我觉得药艺术馆本次展览所保持的艺术温度和能量,在很多美术馆商业化,甚至放弃抵抗的时候,药艺术馆并没有局限于现实的困境,而是一贯坚持寻找表达的出口。每个展览主题都寻求一种对应的社会精神写实,并引导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更多关注。“艺术是一种精神之药”,是药艺术馆五年多来倡导的主要理念。当代艺术的处境不容乐观,尤其在并不宽容的艺术环境下,是导致艺术家创造力减退的主凶,这些问题都是艺术生态所要讨论的当下现实。而“诊断”为主题的展览,无疑是一次艺术家对周遭现实环境思考的一次集体信息释放。“诊断”一直延续策展人黄药“艺术是一种精神之药”的理念内核,试图不断提示人们关注内心和精神世界,而不单沉溺于物质化的声色犬马。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