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非理性“膨胀”
但这些“假象”并不影响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庞大”。
《2011年中国艺术品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度成交总额从2010年的596.53亿元人民币飙升至968.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了62.35%。目前,亚洲是全球当代艺术品需求最大的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43%,而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则不到30%。在亚洲国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占全球拍卖收入的38.8%,而一年前中国仅位居第三。
“从逐渐复苏到拍出亿元人民币价格的艺术品,我们用了20年,但从1亿元到5亿元,仅用了一年。几百亿元的交易量中有多少是产生的泡沫,又有多少是被抵押在银行里,这些好像并没有人去统计,实际上,相对于那些‘造假、炒作’,金融机构究竟该如何蹚这浑水才更值得关注。”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除了传统的实物拍卖之外,关于艺术品投资的信托、份额买卖和保值销售等方式将“艺术品市场”又推向另一个“高潮”。
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3款艺术品信托理财产品面市,预期平均收益率高达10.06%。而份额化交易的方式曾在一段时间成为“热点”,但也因其特点(艺术品股票化,T+0模式下交易频繁、短期获利)而终易导致价格失真以及购买者盲从,该“创举”并未具有建设性。虽然之后国内的交易所都在此基础上有一些“创新”,但去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对其进行监管。
而另一艺术品信托方式也引发了反思。
2009年6月,国投信托和保利合作的《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成为国内第一只艺术品信托,一年后成立的北京保利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国有大型艺术品投资顾问机构,负责艺术品投资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艺术品信托发行总量为550075.5万元。而引发“失信”危险的则是“4.368亿元成交的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
2010年,一神秘人物出价4.368亿元拍下真伪争议性较大的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刷新当时国内艺术品成交最高纪录。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底,中国农行副行长杨琨被有关部门调查,背后与北京一家房产产企业有关,该房地产企业负责人王耀辉近年以“书画收藏家”面目频现公众视野。而王耀辉所控制的雅盈堂文化发展公司曾发行8.7亿元的艺术品信托,其中与吉林信托合作,以黄庭坚《砥柱铭》为抵押品的一款融资型信托产品募集资金4.5亿元。艺术品信托之乱象因此再次引发普遍关注。
“至今,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局并没有非常详实的公开说法,但借‘艺术品信托’之名圈钱挪作他用之乱象值得我们的法律界、金融界、文化界人士思考。”沈飞说。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