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西古籍保护工作
0条评论 2012-11-16 11:34: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万里庆

古籍书库排列密集紧凑

记者在省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看到,在不到500平方米的书库内,整齐排列着书柜和书架,柜和架之间的距离仅容一人行走。不过由于条件有限,书架上的古籍裸露在外,无法密封,也不防潮、不防尘、不防蛀,它们的分量占到省图馆藏古籍的近三分之一,约近20万册。还有10余万册古籍是用上世纪80年代所配置的樟木箱保存,只有极其珍贵的善本才会放到条件更好的书库中进行储存。

由于长期潮湿或者重压,许多古籍书页之间紧密粘连,已经无法翻页。这些书是需要修复的,但在修复之前,还需要古籍编目员进行查找和定级,整理出古籍目录。

古籍修复前用冰箱杀虫

据介绍,编目员就是把图书的主要信息比如题名卷数、著者信息、版本信息,装帧、存佚、古籍定级等信息录入全国古籍普查平台。漆德文就是一位古籍编目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穿着蓝色大褂,戴着棉纱口罩,在光线不明朗的书库里查找古籍。

如果说古籍修复员是古籍的美容师,那么古籍编目员就是古籍“星探”了。他们得把过去认定为善本的书找出来核实,再将不在编的善本寻找出来。

把善本找出来后,还需要进行打理,首先就是初步去灰。在书库北边的窗户边,记者看到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溜缝,手拿着一把小刷子,对找出来的善本进行刷灰。他告诉记者,风不能太大,所以窗户不能打得太大,而小刷子也有讲究,需要毛柔软稠密,否则在刷灰的过程中会把善本给刷坏了。

初步刷灰完成后,古籍编目员便把善本送入冰箱消毒除蛀。“这种冰箱是医用的,低温可到零下80摄氏度,用于冷冻杀虫。”之后,善本便可送入修复中心进行修复。

寻找善本,享受文化浸养

“善本可是镇馆之宝。我昨天就找到了一本,是康熙内府五色套印本《古文渊鉴》,它是康熙朝皇家刻书,用五种颜色套印而成的,不但字体大,而且书写秀美、雕版精工,尽显康乾盛世皇家风范,非常漂亮,看着真是赏心悦目!我们馆善本书库里已经有一套,并且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在我发现的这一套是足本,完全可以和善本库的那本媲美,又是一件国宝啊……”说起自己的工作,小漆沉浸在找到善本的自豪中。这位28岁的研究生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像网上流传的‘季羡林藏书’拍卖得高价,其实那样的藏书,我们这里多得是,这里的宝贝真多。这些宝贝无论是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可谓价值连城。”

但他也坦言,这份工作也很枯燥,周而复始重复同样的事情,在书库一干就是几小时,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出一身汗,皮肤上粘着一层灰。他笑着说,每晚下班回家,他鼻子、口里都是灰,同事们都患有鼻炎等职业病。“不过找到善本,享受着文化的浸养就忘记这些痛苦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