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永收藏的《筠清馆集古印谱》。
梁基永收藏的《图书会要》。
印谱收藏
原印钤盖印谱最为珍贵
印谱是专门汇录历代印章作品的书籍,它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或收藏,二是为篆刻者提供临摹、借鉴的蓝本。因此,各种印谱历来受到艺术爱好者的普遍珍爱。
以往,印谱只是作为杂项在拍场零星出现,而在最近几年,一些拍卖行特地为其开辟了印谱专场。比如,2010年朵云轩印谱专场,明末胡正言的《印史初集》,以15万元起拍,最终以78.4万元落槌,缔造了内地罕见的印谱拍卖高价。而早在2004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清康熙皇帝御制印玺宝薮(即皇帝御用玺印的印谱)成交价达到了496.7万元。2012年11月,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有限公司也推出了“金石碑版·印谱专场”。
“印谱由于各种原因,存世量寥若晨星,但是价格仍处于洼地,六七十万元的价格,如果藏家或投资者购买字画,只能买到普通之作。”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金石专家袁慧敏曾对媒体表示,印谱具有艺术性、史料性、文化性,行情势必上涨。
在收藏的各类印谱中,尤以原印钤盖的印谱最为珍贵,目前在拍卖会上最受青睐和追捧的就是此类印谱。其中,明代印谱和清代集古印谱目前的存世量极少,价格上升空间非常广阔。而现、当代印谱的收藏投资潜力尚未得到很好的挖掘,有志于收藏的人士应当及早入手,可多关注名家之作。
藏家支招
工具书的册数越多越好印谱作者名气越大越好
首先,印谱收藏最重要的是挑好工具书,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印谱的工具书,如《中国篆刻大辞典》、《篆刻年表》等。在工具书的挑选上,册数越多的越好,一般而言,10册以上的都已经算是比较大套了。其次,名家的名气非常重要,名头越大越好。
印石收藏
寿山巴林青田昌化为刻印“四大名石”
中国印石独有的材料天然性、资源稀缺性,使其日益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新贵和热点。印石收藏主要有四大类,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昌化石。
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其石质凝腻、晶莹、温润,色彩瑰丽。根据历史延续可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三类。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透明度较高,曾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以青色为基色主调,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风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
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昌化镇,具有油脂光泽,微透明黄黑双色,巧至半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
有专家表示,初级收藏者在收藏印石时要学会“三看”:一看料,有温、细、润、结、凝、腻等特性;二看雕工,浮雕、圆雕、透雕要生动传神;三看品种。此外,专家建议,选择印石,应首先观察它的透明和匀洁程度。一方印石透明度高,那么匀洁的程度相对也高;石质洁净,纹理就必然细腻,细腻则易于受刀。其次,印石无论产于何地,都应以老坑为好,分量略重些为好。另外,为了增强眼力,最好带上专用手电筒。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