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好砚?
赏玩功能的强化使得砚台的价值不再局限于材质,设计、雕刻和文化内涵对于一方砚台的价值来说更为重要。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蔡国声在《浅涉砚的历史和收藏》中如是评判砚台的价值:“砚的收藏和鉴赏可以从质(质地)、工(工艺)、铭(铭文)、品(品相)、饰(装饰)等五个方面研究分析。”他认为凡所藏砚台若具备上述五德之中的二至三德,已属难能可贵,五德俱备则堪称稀世之宝。
收藏圈一直流传着“砚贵有名、身价倍增”的说法。“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一方砚台的好坏,除了看砚台本身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还要看砚台的文化气息,如是否具有铭文,是否曾被名家使用过等等。”王耀认为,砚台的人文背景对其价值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受藏家追捧的还是那些“有故事”的名砚,比如在“西泠印社2012秋拍历代名砚专场”中,西泠印社创社四老之一的王禔缩刻石鼓文端砚实为文质并兼之佳作妙品。砚取长方平板式,光素文雅,石质细嫩,有大片透底蕉叶白,并有胭脂晕火捺与青花等石品,材质上佳,所刻石鼓文精细入微,小中见大,稳健凝重,不激不励,古意盎然。该砚估价在25万~35万之间,而最终成交价为66.7万人民币。
砚台并不是简单地越老越值钱。在目前收藏拍卖市场上,高古砚是不及明清砚的。“高古砚虽然比明清砚要早得多,但是由于明清时期正是砚石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无论从石质还是雕刻工艺上来说,明清砚都优于高古砚,同时也更具欣赏价值。”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砚台收藏家黄邨夫告诉记者。
“冷门”不冷
尽管有着不小的收藏群体,但是在天价与传奇不断上演的收藏圈里,砚台在今人的收藏体系中还属冷门。
“随着书写现代化,砚台如今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知名砚艺师殷子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除西泠印社拍卖等少数拍卖公司,如今大部分拍卖公司还是把砚台作为“杂项”之一参与拍卖。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砚台收藏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2010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中,一方清朝“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一方砚台除了材质与工艺上精益求精之外,更因着皇帝的威名而将名人效应发挥到极致,也为整个砚台收藏市场树立新的标尺。
王耀向记者表示,如今真正喜欢砚的藏家原来越多,当这些藏家拍得一方好砚后,往往会入匣收藏,这也导致现在的拍卖市场上,好砚越来越少。
对于如今名砚拍出的高价,黄邨夫认为,“老坑砚”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端砚、歙砚等名砚经过上千年的开采,名坑砚材接近枯竭。1998年后,国家又对几大砚材名坑进行了‘封坑’处理,名坑砚材数量急剧减少。端砚、歙砚的老坑石是集天然稀有奇石和手工艺术于一体的藏品,其珍稀度可以媲美鸡血石和田黄石。与书画等其他艺术品的价格相比,砚的价格仍属滞后。”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