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玩市场的前世今生
0条评论 2013-01-17 10:31:32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李明/康楠

收藏多元化渐成趋势

除了这套耗费三十多年心血的藏品之外,朱胜利最得意的藏品就是1万多枚毛主席像章。他告诉记者,红色主题藏品近年来很受追捧,潜力巨大。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类似的专项收藏不仅走向了多元化,也开始为市场所关注,“小众化”的收藏市场细分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市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吕新民在朱雀路上的西安古玩城经营着一家店铺,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古玩城各店铺经营的种类大大增多,“你想到想不到的这里都有,过去使用的老工具、农具、留声机、马铃铛、手稿书籍等都有。”在朱胜利的店里,宣传海报、纪念像章、老邮票、书报文献、唱片等各种各样的红色主题收藏品也占去了半壁河山,而且生意越来越好,购买者也越来越多。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多年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流一直是书画、文物古董类,“这是内地拍卖公司的顶梁柱,在陕西这两项一般占到拍卖市场的七成以上。”在我市一家拍卖公司担任艺术总监的收藏家卢均茂说。但随着整个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艺术品收藏也陷入低迷,原本火爆的书画以及当代艺术市场都受到了冲击。为了规避风险,去年开始,国内几家大型拍卖公司纷纷在传统板块之外,将古籍善本、现代陶瓷、金属工艺品以及独特的文物古玩等开辟为新的热点。2012年,广韵楼藏书、梁氏档案、照相机、黑胶老唱片、古典家具、紫砂壶甚至茅台酒都在佳士得[微博]和保利的拍卖会上开起了特色专场。而特色、专项收藏在我市收藏市场上的兴起,也恰恰顺应了这个新的趋势。可以预见,在西安传统的书画、青铜器、玉器和瓷器收藏之外,专项收藏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在西安的古玩行里,李国建浸润了近三十年,他看着西安的古玩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和他类似的西安藏家还有不少,藏家们都是西安古玩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亲历者。在他们看来,这个市场的前世今生不但是一段历史,更是这座古城在迅速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古玩交易要从“鬼市”说起

老西安人都知道,小东门外有个“鬼市”,常常在夜半、凌晨时分私下交易一些古玩文物。如今这一片的古玩交易,已经转移到中山门内的西南角。

西安著名藏家李国建告诉记者,清朝时西安城内的东北角是“满城”,在辛亥革命后,不少前清的官宦子弟将手中的藏品偷偷出售,而地点也就选在了离“满城”不远的小东门外。由于是趁着夜色交易,主家也大多不自己出面,而是委托给“夹包袱”的掮客,很具神秘色彩,这也是“鬼市”得名的原因之一。

到民国时期,西安渐渐有了较为正规的古玩店铺,当时主要集中在南院门、三学街等地,出入的顾客也多是本地文化人士或高官等。“1924年鲁迅在西安讲学,就曾经逛过南院门的古玩店铺。”李国建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成立了专门收购、经营古玩文物的商店,但大多是针对外宾。直到上世纪80年代,西安民间的古玩收藏、交易依然处于不合法的地下状态。当时除了小东门外的“鬼市”外,灞桥桥头的集市、西仓的花鸟市场和尚朴路的邮票市场,都是民间收藏爱好者常去的交易地点。而李国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迷上收藏的。“开始时只是收藏钱币,那时候自己做个本子把钱币夹在里面,还得有人望风,看见管理人员来了赶紧就跑。”李国建回忆说。而这几乎是当时民间藏家们交流的基本状态。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西安才出现正规的古玩市场。1993年,西安第一家文物市场八仙宫文物市场正式开业,同一批开设的古玩市场还包括书院门、化觉巷等。当时的八仙宫文物市场拥有八十多间固定店铺,流动摊位近百家,由于地处旅游景点,这个文物市场一度聚拢了极高的人气。西安市收藏协会八仙宫分会会长朱胜利说,“2001年前后是八仙宫文物市场的鼎盛期,当时店铺和摊位加起来超过300家。”此时的李国建,却并未急于自己开店,而是进入了一家拍卖行工作,一边增长经验学识,一边积累自己的藏品。“收藏界有句老话,攒10年的货,才敢自己开店。”他说。

此后,西安的古玩市场逐渐兴盛,位于朱雀路的中北古玩城、小东门古玩城等相继开业,并都发展迅速。正式成立的小东门古玩城就落户在中山门里,可容纳商户近500家。“鬼市”也完成了自己由黑夜到白天、由城外到城里的变迁,而西安的古玩交易,也终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09年,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重建的大唐西市国际古玩城开业,这个古玩城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集文物商店、鉴定中心、拍卖行、典当行、艺术画廊、跳蚤市场等于一体。站在这里开阔的广场上,看着每天熙熙攘攘的来往客流,依稀可见一千多年前长安西市的热闹景象。西安的古玩市场,也由此在规模上、档次上和北京、上海成三足鼎立之势。

西安是藏家心中的“圣地”

不仅是经营场所的规模、档次在全国名列前茅,西安古玩市场的商品也在全国提名叫响。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历史积淀,使得西安在周秦汉唐的文物积存上得天独厚,这不同于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和上海中西合璧的韵味,西安古玩市场在全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品位。

西安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常务理事咸建军告诉记者,周秦汉唐的文物遗存是西安古玩市场的传统项目,如青铜器、宋代以前的古钱币、古陶器、古字画、古兵器、汉代以前的高古玉器,还有以耀州窑、唐三彩等为代表的瓷器都是西安收藏界的强项,“现在大唐西市古玩城就是当时礼泉窑的窑址。”而以这些传统强项为基础,西安古玩市场的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其他杂项,现代字画、各类印章、牙雕、红木家具、钟表、相机等等都有了一席之地。“各地的藏家都慕名到西安来交流,所以我们的藏品也丰富了很多。”咸建军说。

青岛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吕建中曾多次与西安市收藏协会进行交流,他感叹说,“比起西安,青岛的古玩市场就没有这样的文化积淀。西安市场上的藏品,无论种类、品质还是真品率,都在全国数一数二。”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