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卖国贼”?
我曾经向很多朋友讲过那个安徽农民的故事,大部分朋友只留下一声感叹:“那些农民啊……”也有一些社会学家将追罪的眼睛盯上了另外一个恶因——贫困。很多年了,盗墓、盗捞、盗卖,一切带“盗”字的脏活儿,似乎都是穷人所为,中国人有古训:“贫穷起盗心”嘛!
固然,贫困的确可以成为某些犯罪行为的诱因,但是,记者看到更多的却是衣食无忧者对国家利益的冷漠和追逐财富的疯狂。
“那些搞文物缉查的人,只有能耐对付我们这些小人物,查来查去怎么也不会去查那些有头有脸的有钱人!”记者做暗访时,一位跑单帮的文物贩子这样抱怨。他告诉我:某家产亿万的富豪收藏家曾委托他私下收购出土文物数百件,全部混杂在自家公司的出口外贸产品当中,用集装箱运出境外卖掉,然后再从境外通过拍卖行买回一两件东西掩人耳目,让人觉得他们家的东西一是真、二是来路明白,加上报纸、电台一炒作,成了爱国护宝的典型,这样做,有些东西他在国内出手也没有哪个会怀疑来路不正。
另有一位地方博物馆的负责人给记者讲过一件事:他们那个地区有一位富豪收藏家,在国内国外收购了几百件有价值的古代文物。这位馆长上门动员他拿出一两件捐献给博物馆,或专门在博物馆为他开设一个展厅,让更多人能欣赏到他的藏品。那位富豪一听破口大骂:“你他妈的不要到处瞎给老子造舆论,以后我家失窃了找你算账!没错,我家里的东西件件是国宝,比你那个破博物馆强出百倍。但是我的东西跟你们国家有什么关系?拿我自己的血汗钱买的,说什么爱国不爱国那纯粹是你们这些人瞎扯淡!像我这样的人,有谁会将自家的东西送给博物馆?要卖我也只卖给外国人,卖给你,你出得起价吗?”那位馆长无端受辱,只好灰头土脸地出了门。
“是的,我相信,只要外国人肯出钱,他一定会将手里的东西再重新卖出去!我真闹不明白,他又不缺钱花!我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搞了那么多年,怎么都停留在口头上?”结束采访时,那位馆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看着那位仁兄怅然若失的神态,记者想起罗曼教授在欧洲采访时,曾听一位经常向博物馆捐献藏品的收藏家所说过的话:“见到自己的藏品能摆在博物馆里,有成千上万的人去参观,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会有一种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形之下,我们的贪婪与鄙陋,岂是“贫困”二字所能掩饰?
另据记者调查和观察,一些国内私人博物馆实际上与古董商店非但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区别,而且还在展览过程中进行幕后交易,巧妙地规避了大量国家税收,可谓是名利双收。有几位馆主听说我有购买他们馆藏文物的意向后,都表现得非常友好,不厌其烦地向我推荐他们的“镇馆之宝”,并且滔滔不绝地向我吹嘘自己曾经卖出过多少文物重器。当记者问他们的藏品有没有够档次上国外拍卖的,大多数人都回答说“有”,接着还会报出一连串成交价不菲的已出售过的文物名单。
收藏大家如此,一般收藏者的心态又如何呢?文物市场扩大开放后,流散于民间的文物存量非常巨大,有人估算这部分文物的总数可能远远超过国家收藏的总和,而且其中不乏珍稀之物。这几年,记者先后对上百位文物收藏者做过面对面的调查。
问题之一:“您为什么收藏文物?”
调查结果丝毫没让我感到意外——70%以上的收藏者坦率回答:收藏文物的目的是“保值、增值!”25%的藏友回答说:“既满足了爱好,又可以增值!”仅5%的收藏者回答说纯粹就是因为爱好古物。
问题之二:“假若您要转让藏品,会选择什么样的卖场?”
这个问题的答案全部一致:“最好是送拍卖公司,如果拍卖公司不收再上普通卖场,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
记者又追问:“您觉得哪些拍卖公司会卖得更好?”
答案依旧整齐划一:“佳士得、苏富比。它们的信誉好,成交价格高。其次是国内的嘉德、保利和翰海!”
记者接着问:“假若您要卖的藏品属于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您还会交给佳士得和苏富比去卖吗?”
85%以上的受访者笑着说:“您想卖给他们也送不出去呀!”
剩下的人保持沉默。
记者先后向佳士得与苏富比内部的部分中国籍工作人员作过这方面的调查,他们向记者透露:每年都有很多内地的收藏者通过各种渠道找他们“走后门”,想将手里的出土文物交给国外拍卖行上拍,并且主动开出给“回扣”的比例,最高的许诺愿意将60%的收入付给工作人员作为酬金。他们还告诉我,有些中国内地人,实际上在充当这类走私文物的经纪人角色。这种人的身份往往是大陆驻香港有关机构的公职人员,由于长期自由进出两地,在海关和有关国际拍卖机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人脉关系,用他们行内的话讲,就是“在各个关节上都安插了‘内鬼’”。这样出境的出土文物,大部分并非立即上拍,而是由相关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先做一系列的“功课”加以“漂白”,然后再堂而皇之地摆上拍卖大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国内许多人苦于没有门道将收藏品送去国外拍卖赚大钱的时候,一些海外华侨却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发财机会,倾其所有将自己家藏的珍贵文物送回祖国。
1979年,旅英华侨赵泰来意外地接受了一笔去世亲人的巨额遗产,其中包括其家族三代人收藏的数万件中国历代文物。赵泰来与太太共同商定:要一如既往地“做平民夫妻、过平民生活”。他们卖掉伦敦的别墅作路费,费尽周折和危险,将藏于地下室的5万多件价值8亿人民币的珍贵文物,陆陆续续全部运回中国,分别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微博]和广东博物馆;
2009年11月23日,美籍华人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向中国政府正式移交了他们捐赠的9件国家一级文物——秦公晋侯青铜器。此前,这两位华侨夫妻曾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过几十件珍贵的青铜文物,价值数亿……
最近,国内媒体环球网做了一项有关中国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民意调查,引起了一些日本网民的关注,从留言情况来看,多数日本网民不看好中国的追讨行为,有人留言:“中国文物流失有很多是中国人自身原因”。网民mms说:“确实有被掠夺的原因,但是大部分也是中国人为了生活将文物转卖了吧?”;另有一位名叫ode的网民留言:“以前还听说中国人将金属制的古代艺术品偷去以后熔化了,改做其他用途,真是愚蠢……”
更有欧洲媒体在反对中国政府追索流散文物的文章中恶言嘲讽:“……近20年来,由中国人主动送上门来的文物,远远多于战争中被抢的文物。许多中国人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他们恨不得将手里的‘国宝’全都走私出境,换取大把大把的金钱,只愁‘卖国无门’……”
别怪那些可恶的洋鬼子说话难听,但人家并非无中生有。扪心自问,除去那些盗墓的“工兵”们不算,在我国近8000万之众的收藏大军中,有多少人真正享受过识古赏古、淡泊明志的收藏乐趣?一旦洋财神来临,又有多少人会放弃当一把“卖国贼”的机会呢?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