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谁在拍卖中国》:国拍出事儿了
0条评论 2013-03-29 08:58:16 来源:新浪收藏 

西方无良拍卖行疯狂地拍卖非法占有的中国文物,一些民族败类为了金钱无耻地出卖国家利益。面对火爆热辣的中国文物市场和旷日持久的全民淘宝“运动”,我们中国的本土拍卖业在干什么?他们有没有借势而上,牢牢掌控国产文物的价值定义和流通主控权?

结论是:没有!相反,许多本土拍卖公司趁“火”打劫、浑水摸鱼,使得我国的文物市场更加乱象丛生。如果说佳士得苏富比是在非法拍卖被绑架的中国历史,那么,一些无良中国拍卖行则是在廉价出卖我们“传承有序”的民族精神!

“国拍”出事儿了!

今年年初,在中法两国媒体为了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大打口水战的时候,有一位美国朋友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似乎老是被佳士得和苏富比牵着鼻子走,中国自己的本土拍卖行都干什么去了?”

不得不说,那位外国朋友提出了一个令人尴尬、但又不得不回答的难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独立的文物市场,作为历史文化物质形态存在的中国文物,在流通价值上一直由外国拍卖行说了算,尊卑贵贱都得在西方拍场上见分晓。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取得长足进步的主权大国,却仍然无法取得本土历史文化物质形态的价值话语权,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面对如此重要的民族大义,本应当可以有所作为的中国拍卖业为何不能拨乱反正、临危受命呢?他们是不敢担当还是不愿担当?对此,国人多有说法。

有人把中国的拍卖史上溯至清代甚至还要更早,但从运作形态和规模上讲,中国拍卖业应当还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起。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本土拍卖业起步较晚,但却生逢其时——国民经济飞跃发展,民众收藏热快速升温。1993年,北方的嘉德、南方的朵云轩,这两家拍卖公司几乎同时响起了拍槌。紧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跟风而上,到了2000年,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有1000多家中国拍卖行先后响槌,其中具备艺术品拍卖资格的有100多家;又一个7年过去了,2007年,中国拍卖行总数达到4000余家,其中具备艺术品拍卖资格的有300多家。而此时,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总数仅为800家,中国拍卖公司占其一半稍逊,数量之多,全球第一。

但非常不幸的是,迅速发展的中国拍卖业仿佛像一艘在狂风巨浪里下水的木船,命中注定要经受没完没了的波折。1993年在上海响起的中国拍卖第一槌,就砸出了官司。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首次书画专场上拍的吴冠中油画《炮打司令部》和《乡土风情》,被画家本人指认为赝品,并要求撤拍。遗憾的是朵云轩未听取画家的意见,继续实施拍卖,最终以52.8万元港币成交。于是,吴冠中委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上海市法院提起诉讼,并于3年后胜诉。

具有强烈宗教意味的是,这宗被媒体称为“中国拍卖第一案”的诸多情节,竟在此后10余年的岁月里被不断复制,几乎成为中国拍卖业挥之不去的宿命。从此,以真假书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纠纷不断、官司缠身——

1996年,浙江中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林在浙江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杭州拍卖会上买下10幅画作,其中黄宾虹的《湖山雨后图》、王震的《无量寿佛》、陆俨少的《山水图》、莆华的《山水》、齐白石的《蜻蜒秋荷图》、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6幅画作。这些拍品成交后多次经权威专家鉴定,全部为赝品。在索赔遭拒后,王定林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

2001年,上海市一位收藏爱好者在上海德康拍卖行古典家具拍卖会上买到四把“民国年代”太师椅,后经专家鉴定为当代仿品。那位收藏者以“涉嫌欺诈”为由,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后被判决退还拍卖款及佣金;

2003年,太平洋国际拍卖公司因拍卖北京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卢平的名画《摇篮小曲》,被画家以假画侵权告上法庭。

2005年后,此类官司更加恶性膨胀:

2006年,画家韩美林因冒仿自己作品的12幅假画被拍卖而状告荣宝斋;

同年,画僧史国良状告北京传是拍卖公司不顾自己指认,坚持拍卖两幅冒名假画;

同年,安明阳、车永仁、张永典3位画家在媒体上公开指认署有他们名字的油画《伟大的战略决策》(成交价88万元)系伪作,随后一纸诉状将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和该画委托人姜某告上法庭;

2007年,老画家杨红太因画作《打水姑娘》被仿卖起诉保利拍卖公司;

同年,75岁的著名书画家杨向阳教授因为一幅拙劣的赝品冒其名上拍,将云南天禄拍卖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同年,皇朝·诚铭公司秋拍中大肆宣传的4件“国宝”,有3件经权威机构鉴定为赝品,1件存疑,被北京市文物局[微博]以“虚假宣传,扰乱拍卖市场秩序”为由紧急叫停;

同年,北京中嘉立信“2007年春季精品拍卖会”展示了900多件拍品,经主管部门审查,所有标注古代文物的拍品均为赝品,该公司被北京市工商局立案调查;

2008年,德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因一次性竞买了17件赝品,而将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同年,有关吴冠中假画的风波又起,上海收藏家苏敏罗女士以253万元高价拍回的吴冠中油画《池塘》,经老画家指认为赝品,苏女士将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告上法庭。此案至今未终审判决;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吴冠中先生似乎跟中国的拍卖业特别有“缘”,从上海拍卖“第一槌”开始,有关他的“假画”官司就一直没断过。鼎盛时候,竟然还出现过吴冠中假画的“专场拍卖”。如:2006年,北京圣天阁文升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吴冠中作品专场拍卖会”,拍卖画册被吴冠中本人看到后,马上打电话给拍卖方,指出作为主体拍品的21幅素描“全部不对”,导致此场拍卖流产。

记者访问吴冠中时,老先生非常无奈地说:“我不是不想打假,而是在国内无法打假。我只能起阻止拍卖的作用,无法追查假画背后的黑手。对艺术品市场的经营和管理既没有完善的法律,也没有鉴定机构和执法机构,造假者和拍卖假画的画廊、拍卖行没有任何法律责任,所以画廊、拍卖行和那些做假人联合起来造假!”

吴老还说:“国外大的画廊和拍卖行,如果遇到假画,一个月内可以退画,政府执法部门对假画来源会以法律形式介入,如果发现画廊和拍卖行造假,除了坐牢等法律责任,还会把它罚得倾家荡产,为什么我们打假画这么难呢?”

拍卖公司见利忘义的不慎之举,不但使自己在国人跟前颜面全无,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拍卖业的国际形象。

早在国画大师刘海粟在世时,曾收到一名日本友人寄来的一张照片,上面是藏者在中国购得的一幅大师所作山水画轴,经刘海粟亲自鉴定,此幅画轴为赝品;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