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庵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菩萨听法图”摹本,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台湾馆展品之一,参见《中美月刊》1964年第五期《纽约博览会敦煌壁画复制品》
RMB: 20,000-50,000
2012热播的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处处充满隐喻、有关宗教信仰的奇幻故事。片中的派是一个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影片中海难之后,派孤独的漂流在茫茫大海上,面对未知的绝望,他始终借助内心的神性来克服恐惧,最终支撑着少年派活下去的是信仰的力量。
自古以来,人类便通过宗教信仰来表达对未知的敬畏,通过信仰来克服对内心孤独的恐惧,更通过宗教信仰来凸显对人类永恒价值的追求。在我们的世界里,所有较高文化的种子,都可以追溯到宗教的传统,无论是文字的还是艺术的。
2013中国嘉德春季古籍拍卖特辟出宗教文化艺术系列,汇集了唐、宋、元、明以来的多部古经、典籍,其文化之重,思想之远,殊为难得。还有一批敦煌壁画摹本,创作时间跨度半个世纪。它们的作者或曾远赴敦煌考察,或长期驻扎在敦煌研究。这些学者和艺术家们终其一生沉浸在敦煌学的研究中,其心之坚令人敬重。
本次春拍宗教文化艺术系列将呈现一部出自敦煌的道教古《灵宝经》的中唐写本。敦煌莫高窟的建造始自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是由僧人发心建造,历代信众祈愿护持的佛教功德场。敦煌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佛寺与道观并存,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约五万件文书写本中,佛教典籍占了绝大部分, 其余约百分之五的部分中道经占了一定的比重。敦煌出土的道教文献虽然不多,但是因为价值很高,在披露之初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卷道经全长8米,纸质细密,字体端正流畅,具有中唐的写经风格。经卷抄录了道教灵宝派的四部经书:《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三元品戒经道君问难罪福》、《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和《太上洞玄灵宝众篇序经》。在明确可知经题的敦煌道经中,以道德经类和灵宝经所占比重最大。这两个经类是由唐代道教的两大系统官方和茅山宗所推动。唐王室信奉道教,高宗诏令科举加试《道德经》、玄宗则亲注《道德经》。茅山宗为唐王室所倚重的教派,玄宗敕编《开元道藏》时许多道经都是茅山宗的司马承祯所提供。茅山宗的经典就以灵宝经为大宗。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