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宗教文化艺术品系列拍卖
0条评论 2013-05-07 14:42:0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宋皓

宗教文化艺术品系列拍卖

妙法莲花径观世音普菩萨门品

宋宣和元年(1124)福州开元寺刻毗庐大藏本 纸本

12.7×29.4 cm

RMB: 250,000-500,000

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但在雕版印刷手工业的发展史上却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两件经卷都出自雷峰塔藏经。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纸质和字体略有差异,说明应属于不同的版本。钱俶在开卷的题记中提到“造此经八万四千卷”,如此数量庞大的印经,是断不可能用一套雕版的。以现在雕版所用棠梨木举例,其印刷寿命一般也就是数千次左右。究竟钱俶印经刻了多少套雕版现在已很难考据清楚。但仅从这版本不同的两卷陀罗尼经就可看出吴越国发达的雕版印刷技术。宋代杭刻冠居全国,在宋刻本中实居首位,这实在有赖于钱氏统治两浙时崇信佛教,广印佛经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两卷雷峰塔藏经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注脚。

无独有偶,本系列中还有一件刻本也是出自杭州,元代刻《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此刻本卷尾有题记“众安桥北杨家印行”。众安桥在今天杭州的中山路上。南宋《碛砂藏》的许多刻本都是在杨家经坊印刷装帧的。这说明在宋元两朝刻印书籍,特别是刻印佛教典籍中,众安桥杨家经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元代单刻本的佛教经籍,遗存于世的并不多见,此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以连环画的方式图解佛经。基本形制为一段经文之后,配置一幅菩萨现身说法图,所附版画共计38幅,比重已占经书的一半。38幅版画画面风格多样,场景变化丰富,人物神态刻画精细,不乏构图上乘、镌刻精良的佳作。例如“云雷鼓掣电”一图,上半部用大片墨底表现天空的晦暗,风雨雷电中诸神及合掌端坐的观音在空中关注着画面下方遇雨的信众。画面阴刻阳刻相间,极富艺术感染力。

元代版画在中国佛教版画史上居于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时代。元代版画继承了唐、五代、两宋、辽、金、西夏佛教版画的优良传统,在雕印技艺、表现内容及题材上,都不乏推陈出新之举,为佛教版画的全面繁荣,提供了更多可资借鉴的内容。

从文明的起源来看,最古老的文献几乎都是宗教典籍。从中国雕版印刷的发展来看,佛教的传播,佛经图籍的刻印流传才是雕版印刷术的必然起源。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宗教的力量遍及在在处处。英国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在论述宗教起源时这样说:“我们无论谈论智力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还是攀登上现代思维的最高峰,到处都会发现宗教是一种征服的力量。”宗教用润物无声,却又直指人心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甚至征服了那些自诩已经征服了它的人。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