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美术馆成不了望京的地标,反倒是那个恶俗无比的熊猫雕塑成为了望京的代名词,看来同在望京的中央美院关于艺术社会化的教育实在是失败的。我们的艺术教育是拿来看的,而不是拿来运用的,这也是今天造成我们现实与精神之间的脱节,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脱节”场存在,让国人处在断裂面,分割了一切关联,以致国人现在如此热衷谈钱,因为只有抓住这个主线,似乎才能找到社会的安全,而忘记这个社会的责任、真实以及人与人所处的环境需要持续的改善、修复,而这些正是文化艺术所能承担的,可是整个社会都在抹去这样一个“空间”。因此北京有的是文化的噪音,而不是文化真实存在感的揭示。我们需要一种政治安全,经济高度增长,而文化诉求长期稀缺,甚至文化衍生为关系博弈,而不是平行的建设。我非常害怕现在这些大企业家们关于文化的,比如王健林、许家印之于全国的布局。商人们哪,不是我们的亲人哪?!可是也不能像土匪,所到之处寸土不生,文化所需要的系统和生态,那些至关重要的“微生物”都需要时间培育,而不是盖楼那样,可以掐算时间——一切给自己校正、调整的机会都没有,而大家都还在奔死的路上,而不是求生的路上。
文化消费替代了一切多元化的自由生长,文化要被做成商业模式和产业,才能存在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一切就此被扭曲价值属性和形状。一部《泰囧》成就了每个人的文化消费报复心态。此外,诸如,张艺谋以导演奥运会为牛B,冯小刚以导演1942为牛B,成龙以错乱的爱国论为牛B,范曾以天价为牛B,朗朗以少年成名为牛B,龚琳娜以金箍棒为牛B,蔡国强以宏大的放烟花为牛B……真是泡沫啊,被树起来的泡沫文化英雄们,却又如何代表这个时代文化真实的需求。而在文化的其他立面上,我们看到了是种种矛盾,种种走投无路似的纠结,。而放眼艺术界,北京已经从当代艺术的中心转化为焦灼面,但很多人无法善罢甘休,总想在这样一个文化失衡的平台上,继续证明自己,其实证明的只是。在更多的机会面前,每个个体不过是跑龙套的,剩下的只是影子,艺术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种工具或赤裸裸的商业符号,而不是文化的状态,以及个体为理想守候的坚持,再坚持。
这是所有人精神上都茫然的时代。在无法听从自己内心真实声音的卑微生存感,离开北京还是留守北京,都成不了浮云,却是每个人具体的困惑,一种总时不时会被撩拨起来的情绪。逃离你的肉身可以逃离“北上广”,但是你的精神能够逃离吗?这是你需要选择的,只是都被隐匿了。问题是,你明天还要从床上爬起来,不知道奋斗了几个月,还能买得起一平米的地方,还是保留些许安心的自由珍贵?你真无法选择。因此,你当然无法有闲情背诵唐诗宋诗,你当然需要成功学激励,需要新东方的外英培训,需要星座分析,需要释永信和李一、需要微博上的舆论,需要虚拟的社交,需要在淘宝上找到你的虚假民主和自由。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