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充斥书画市场
书画藏家根据财力不同,有层次之分,但不管财力多寡,多数藏家都并不懂行,所以更容易陷进造假者的陷阱。
万先生对自己销售的并非真品毫不隐讳。“真正书画大家的真迹,有几个人买得起啊!你百度一下随便一个画家,网上看到的图片大部分都不是真品。”
对于书画销售的职业,万先生笑言“就是画贩子。”他告诉记者,自己起初从事这个行业,目的就是为了“不被人骗。”
“市面上很少能看到物有所值的(作品)。很多画贩子刚开始没有太多钱,会选择先小打小闹。有便宜的仿品就先弄两张。”
“没看见现在到处都是大师、主席、画院院长之类的吗?别听那些所谓的头衔,买(画)的话,一定要想看他的作品值不值。”
“正品的价格可以上网搜索出来,不然也可以选择去拍卖会的途径去拍正品,仿品的价格就要看仿的水平了。”
万先生告诉记者,即便买到真品,也未必能通过交易在市场上获利。“你以为你有真的(画)就能卖吗?画家还活着的时候,他说(这幅画)是假的就是假的;画家死了,他还有老婆孩子,你想上拍(卖会)吧,先得征得他们的同意,他们说是假的就是假的。干这行很难,没个三年五年的(磨练)基本吃不上饭。”
对于画家或其家人把真画说成假画,万先生是这么理解的:“各种原因,说不清楚。我就知道某人手里有,就是卖不出去,人家子女不承认。那画家已经死了。假如那幅画值100万,有人想卖,画家子女说是假的,谁还敢买?”
“仿品就不一样了。我直接告诉他(画)是假的,就这个价。”万先生说。
他也坦言,也有一些卖仿品的人对买家说是真作,骗买家,然后就不见面了。“怎么卖的都有。”
石先生最近采购了一幅画,才花了190元钱,可拿回来让业内人士鉴定,那只是一幅商品画,并没有多大价值。
“多数书画中介妄图以小博大。买回来的是真品还有炒作空间,但如果是商品画,拍来拍去也赚不到多少钱。”石先生告诉记者,“不一定是假的,但多数肯定不值钱。”
“其实,你看收藏界,价格越高的东西,升值才越快。但收藏界经常会买到假货,但他们为什么还要买呢,那是因为只要买到真的了,就值得。”石先生说。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买下作品要对尺寸、款识、印鉴等做全方位的分析,因为即使是同名的作品,也并不代表是同一幅作品。
“投资字画风险大,三言两语不好说。现在做假的手段都高明,真想玩这个得找资深人士帮忙掌眼。有时间自己也得上网多查一查这方面的资料,多学习。”何先生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判断书画艺术品收藏价值的等级标准可分为真而精、假而佳、真而差、假而劣四类。第一类最好,升值空间大,一旦碰到,就不要错过。第二类作品需要靠艺术性来衡量价值。只要仿得神形俱佳,也不失为一件好的藏品。
投资要谨防泡沫风险。有业内人士称,投资书画其实是在挣“机会钱”。“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抢得先机,提前买到即将涨价的作品,就像打仗一样,要分秒必争。”
Jack Westover来自美国,但已经在中国生根落叶多年。身兼第一信誉财富管理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和美国上市公共公司总裁等多个职位的他,对中国书画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中国本土,无论是古典艺术品还是现当代艺术品,都拍出了一波接一波的天价,一方面说明本土艺术市场越来越活跃,另一方面,他也担忧高价位的背后也有“水分”的勾兑。
“简单地说,就是在经济活力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热钱涌向艺术品市场,但国内对西方艺术品认知度有限,从而将本土作品的价格炒到飙升,这本身对投资者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Jack Westover说。
拍卖行绝大部分的拍品都是服务于资深藏家,对应的便是具有一定名气的作家作品。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一些二流画家将自己的作品包装后推向了海外市场。
业内人士称,“画家的包装宣传很关键。画到一定程度后,剩下的就是宣传推广了。中国画只有在中国才有市场,在海外就是华人圈子。中国人的油画是画不过老外的。但只要是精品,海外有消费群体的话,这样的操作完全是可以的,价格比国内高也是肯定的。”
Jack Westover指出,从整个投资市场来分析,投资艺术品的长线回报率,不差于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的股票。他给中国投资者的建议是,“第一是尽量别扎堆去抢着买,第二是要靠自己对艺术的领悟和感动去判断是否要投资购买一件艺术品”。
他还指出,“很多时候在国内花大价钱,也许只能买到本土艺术家近期的新作,而在经济更加疲软的欧洲,花同样的钱甚至可以买到古典艺术大师的一部代表作。这样的契机也会使得整个艺术品投资的渠道多样化,投资的观念也会趋于理性化。”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资金链不大的中小投资者,除非非常热爱书画,否则不宜把书画投资当成是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对他们而言,书画投资并不是最好的资产配置选择。”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