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古玩城:古玩城骤增,是悲是喜
0条评论 2013-06-28 10:05:00 来源:艺术品鉴 作者:张莉

古玩城管理方观点

多少不重要,关键在提高资源利用率

代表者:王义荣(上海云洲古玩城董事长)

王承德(上海多宝古玩城总经理)

“我们不惧怕古玩城数量越来越多,反而希望经营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推动我们这些老古玩城加强管理,完善各项服务措施。”上海云洲古玩城董事长王义荣认为,虽然新古玩城的出现对老古玩城而言,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不是坏事,只要古玩城本身基础够扎实,根基够牢靠就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古玩城给老古玩城造成的“压力”,可以促使老古玩城加快市场建设,自我升级,保持竞争力,跨上新的台阶,以免被市场淘汰。

以云洲古玩城为例,为保持竞争力市场率先推出了《古玩市场行规民约》,要求商家必须按照民约中的规定诚信经营,并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营建诚信氛围。提出“双主人”经营理念,组建经营者行业公会,由古玩城各楼层推选两名商家代表组成理事会,参与到古玩城建设与管理中。更定期举行3.15免费藏品鉴定等各类艺术展览,普及收藏知识,引导收藏者理性收藏。

透过这些措施可以发现,提高古玩城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将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古玩城通过个性化经营,有区别地满足了艺术市场多种需求,比如举行艺术市场发展趋势论坛、探索性艺术讲座,乃至商业性艺展,形成文化品牌,让经营商家知晓了自己的藏品在哪家古玩城销售效果最好,让收藏家知晓了自己应该去哪家古玩城购买艺术品,以此实现古玩城资源与功能的有效对接,建立收藏者与经营商家间畅通的交易渠道。

其实在许多古玩城经营管理方看来,古玩城数量日渐增多并不偶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近年古玩城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起着示范性作用,推动市场发展,是资本投资的新领域。当下之所以有些古玩城营业后又迅速消失,其主因不是数量过多,市场饱和了,而是管理者在经营中缺乏理想和情怀,缺乏对艺术品的热情,不懂得艺术品特性,经营定位不明确,从而降低了古玩城资源的利用率。

细分收藏市场,错位经营或许是准确定位,盘活古玩城资源的一剂良药。上海多宝古玩城总经理王承德介绍,早期多宝经营定位模糊,古玩城市场一度难以维持。于是及时调整了定位,招商目标瞄准了长三角地区经营中高端艺术品的商家,藏品以大众接受度高的普通物件居多。同时利用多宝地处上海传统收藏商圈城隍庙和古玩城商家藏品形式多样的优势,推出大众参与度高的竞拍会、艺术沙龙,让更多藏友走进了古玩城。“我们古玩城每年都会适当调高店铺租金,但没有一家商户因此而搬离古玩城。”王承德毫无保留地说出成功转身的经验。

尽管这些经营策略通过市场验证,证明了其正确性,但王义荣和王承德还是不约而同的提出他们所做的只是古玩城产业链中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古玩城经营包含多个环节,交易、鉴定、修复、定制等,而当前众多古玩城所涉足的仅仅是交易环节,尚有多块“香甜的蛋糕”等待先知者去品尝。如果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发展且逐渐成熟,那古玩城发展前景将无可估量。因为古玩城高效率运转,离不开这些与之息息相关的环节,只是目前这些环节还处于休眠状态,待唤醒。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