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谷文达1999年起创作的装置作品《联合国》,在今天看来,依旧让人瞠目结舌。这件作品筑起一面万国国旗墙,动用了从世界各地搜集而来的全球400万人的头发,以这种另类的方式触碰人们的心跳。在他看来,每个人的头发中都隐藏着基因密码,发型、发质以及颜色都代表着每个人的个性以及种族属性。
为肖像赋予的表述空间愈加开放与不确定
艺术进入“当代”,早已跳脱笔墨的界限,甚至连绘画这一曾经绝对主流的艺术样式都在逐渐边缘化。借助摄影、影像、电脑甚至身体本身等手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热衷起传递某种艺术观念,为肖像赋予的表述空间愈加开放与不确定。
观念摄影出现了,不再将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手段或者客观记录的方法,而是通过摄影表达个人美学观念,通过主观化的手段强化某种感受。摄影以外,组合各种物象以及通过电脑进行特效处理,同样重要。洪磊创作于2007年的数码摄影《竹林七贤》即为这样的作品。他让陈娟红等T台上的7位当红女模特出演古代的“竹林七贤”,以时装、道具、化妆等时尚元素的介入和扮演解构“竹林七贤”这一经典。看似荒唐,其实颇具深意。艺术批评家栗宪庭曾指出,这是一种态度,不是针对七贤,不是针对模特,而是对现代消费时代的一种心理表达。
缪晓春用3D动画技术重新诠释《最后的审判》,创作出灯箱作品《虚拟最后审判》。60块有机玻璃板拼贴在了一起,画面中400多个赤身光头的人物在扭打、争抢、吵闹。这是一场决定谁上天堂谁下地狱的“末日大审判”。他用3D动画技术创作了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后视图,提出观画的不同角度,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可能会调换,这幅画原先的意义也可能发生巨大的戏剧性变化。
一组数码打印的《身份互换》,则记录下苍鑫的一系列行为艺术。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几乎和社会众多身份阶层的人士进行互换衣服,包括厨师、大学教师、警察、精神病人等。据说苍鑫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艺术探讨人的身份问题。
【编辑:陈耀杰】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