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影2002年NO.5》
记者:您后来的作品《中国光影》让您的风格有了辨识度,能不能解释一下《中国光影》里面的符号元素?
肖丰:《中国光影》是我持续关注传统介入当代,不停地在实践中抽离出一种观念化的进程。我原来的作品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光影》是把现实的很多东西都剥离掉了,只留下一些很符号化的图示,比较干净,而且有点平面化,色彩上也有某种宗教感,很安静地慢慢诉说……后来因为读博士和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我又没有多少时间来画画,前前后后花七八年的零碎时间重复光影,做一些小的突破和改变,这样无形之中就延长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也就慢慢把《中国光影》变成我的一种符号。
记者:您觉得湖北现在的艺术状态怎么样?青年艺术家应该如何应对?
肖丰:湖北现在的艺术状态很好,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做当代艺术实践。关于市场的话题,我觉得越是迎合市场,从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来看,越是不能升值,市场越是不需要这样的东西。越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感受,来对艺术对社会进行评判的作品,没准市场经济会更好。从这个角度,我是鼓励年轻人独立实践和个人冒险,即使眼下市场冷落了他们,但只要坚持就有更好的前景。
记者:油画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您觉得油画有没有形成我们自己的风格?
肖丰: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任何材料和媒介都能承载和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无论是素描、油彩、布、丙烯、水彩、垃圾制作的装置艺术、人体以及视频影像、图片等等,都可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当所有的东西都能表达思想的时候,媒介就变成艺术家随手拈来表达思想的材料而已,所以没有什么材料是有一种绝对的文化属性的。当然,中国的宣纸是特殊的,正因为宣纸的特殊性强,所以他的国际性就差了。我们没有人说摄影是西方的,图片是西方的,身体是西方的,所以,油画将来还是西方的也不好说。所以当材料和媒介被充分广泛应用到艺术家的创作中时,我们谈油画的民族化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把它限定到了原来的思维模式。所以我认为,当一个民族充分应用一种材料的时候,这个材料就自然成为民族使用的材料。重要的是好的作品,而不是把它定义为哪个民族的属性。
记者手记:在采访肖丰的过程中,感觉他是一名很真实的艺术家,作为一个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者,一个体制内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始终关注着时代的变化,并将其独立的人格贯穿于艺术创作及学术研究中。真实的肖丰,真实的艺术,让观者体验到一种真实可感的艺术魅力。
【编辑:谈玉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