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才岳:清代青花瓷鉴藏之釉面
0条评论 2013-09-12 09:45:05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潘才岳

整个康熙时期的制瓷器工艺速度,都是相对比较慢的,然后是逐步加快。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民国时期瓷器的釉,且薄且均。说明了该时期瓷釉的流动性很好,也就是釉相对要比较稀了。正如上图,其可见圆度、底足宽度看好象一致,但实际上是不均匀,不一致。

图12——光绪彩瓷

图12——光绪彩瓷

这是光绪时期的瓷器,其面釉及底釉很一致,而且底足的圆度也很规整。

图13——康熙青花底足

图13——康熙青花底足

这件是康熙时期的青花底足(图13),其圆度并不是很规整的圆。

图14——康熙青花釉色

图14——康熙青花釉色

对比(图12)光绪时期的瓷器釉面,而这件康熙时期(图14)器身与底的釉面,很明显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釉色。但这种现象不是绝对性的,一般什么情况下会比较异常?康熙早期的比较明显,而到了后期则有所改进。

图15——康熙青花瓶内部釉色(与图14为同一件青花瓷)

图15——康熙青花瓶内部釉色(与图14为同一件青花瓷)

用同一件康熙瓷器的各部位釉面对比,即(图15)与(图14)相比,可发现瓶子内的釉与底釉一样,与瓶身不一样。而光绪时期的则反之,其里外通常都是一样,除非它特意要这样仿制康熙时期的。

也就是说,光绪时期的瓷器除了它当时是特意要仿康熙以外,大部分的光绪瓷器的底釉、外釉以及内釉都是一样的。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