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宇《Painting 5-January-1959》.油彩、画布.152.4×127 cm.1959。
愈看愈想买 老爹收藏缘起
其实,王赐勇从小就耳濡目染接触艺术,小时老家在九份、金瓜石一带,那儿1950年代矿业发达,当时的艺术家洪瑞麟曾在瑞芳矿场工作,以速写矿工生活闻名,1957年王赐勇的父亲买下了洪瑞麟的《静物》、杨三郎的《海景》,这两件作品最后成了王赐勇的家族传家宝,对他日后踏上画廊经营与收藏艺术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在家族企业工作的关系,王赐勇有机会游历美国各大城市,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以及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在这段时间,他流连於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开啓个人视野。1972年,王赐勇开始在台湾画廊走动,他到处看作品,从水墨、水彩画入门、摸索,他的第一件收藏是席德进的“风景”系列作品,是在1974年买下的。
当时他常常到位於和平东路的好望角画廊看画,很欣赏黄君璧、叶公超的水墨画,当时一张画价约为2千到3千新台币,但他一个月的薪水也不过3千,每每望图兴叹。不过,画愈看愈多就愈想买,当时油画和水彩媒材价格都比水墨画便宜容易入手。有一次王赐勇看到席德进的一幅作品很喜欢,约20号,定价4千,以当时的经济能力,一个月的薪水根本不足以支付。但脑筋动得快的他注意到,许多作品在展览的最后一天若未售出,画廊会降价出售,於是他撑到展览的最后一天,最后以低於定价的折扣买下此作。
除了买画之外,王赐勇也经常与艺术家往来,更以购买作品的方式赞助艺术家出国留学。每次展览他都会买一、两件艺术家的作品,以实际行动支持艺术家。他同时也收藏不少女性艺术家作品,如抽象艺术家陈幸婉等。经过多年摸索与认识画廊产业生态後,王赐勇於1979年正式跨足画廊经营,在藏家角色外,又冠上了画廊老板的身分。
眼光精准 坐拥双玉
投入艺术收藏四十年,老爹的收藏不仅带来惊喜,更能从中看到他形塑的个人收藏脉络;从最早的台湾前辈艺术家、华人现代艺术大师、到现在的当代水墨与抽象画。而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王赐勇也是台湾早期收藏现代艺术大师“双玉”常玉、潘玉良的藏家;1990年代,在常玉油画尚未成为亚洲艺术市场宠儿之前,王赐勇就拥有为数颇丰的常玉收藏,最多曾高达上百张画作。
老爹的收藏故事中最为精采的,除了拥有喜爱且质优的收藏,莫过於灵活转换藏品,抓紧下手好时机,适时进行收藏的更新与转换。而他的系统性收藏的第一步是锁定前辈艺术家画作。
王赐勇於1978年开始购买老画家的画作。当时老画家的作品价格高,以王赐勇的经济能力而言入手不易。不过幸运的是,由于投资股票获利,王赐勇有机会深入前辈画家,其中以陈德旺的作品最为感兴趣。陈德旺当时经常在画廊中分析作品,王赐勇很开心地说,“我看到陈德旺,很疯狂。为了求画,连续三个月的时间,我都跑到陈德旺家里找他聊天。”
当时老画家的作品价格,以杨三郎、李石樵、廖继春与陈澄波最受欢迎,其中李石樵的作品价格最高,一号可达1万3千新台币,是当时前辈画家中最受欢迎的。不过王赐勇偏爱陈德旺的作品,当时他的作品价格约为1号8千元。很快地,不到七年时间,陈德旺的作品价格1号就超过30万,成长达逾40倍。
收藏前辈艺术家没多久,在因缘际会下,王赐勇到巴黎挖宝。他在巴黎画廊的地下室看到了常玉的画,第一眼看上就极为喜爱。那批画原本是犹太人藏家所有,收藏近25年,难得曝光,总共44张。画廊老板喊价,一张画约30万新台币,全部买下所需资金超过1千万,当时他只带了10万法郎(约50万新台币)。尽管差距很大,但王赐勇还是坚持买下所有的画。“我很喜欢他的画。虽然有人认为简单几笔画而已,但我凭感觉,凭我的第六感,凭我对艺术品的嗅觉。”为了买下这批画作,王赐勇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他决定释出手中的老画家作品。当时老画家作品1号10万,常玉1号1万,卖了作品对他而言还不够,於是他到银行用房子抵押贷款,终於取得资金,如愿买下这批心仪珍品。
愈收愈精 留下最精采的作品
对王赐勇而言,收藏有取有舍。他的收藏哲学是:收藏是愈收愈精。许多大藏家进入收藏国外艺术家作品之前,也曾经锁定老画家作品,最后他们会把可以舍得的舍掉,只保留最精采的作品,也随时留意年轻艺术家作品,适时进场。要如何舍掉?王赐勇认为,收藏观念是会随着时间、个人视野而有所改变的。但会有多大的改变?“其实全凭自己对个人收藏的定位”,王赐勇说。
老爹的数十年收藏生涯,从潘玉良到常玉,如今是余承尧、林寿宇。当初为了常玉,释出了前辈艺术家作品,如今,王赐勇看中余承尧、林寿宇的未来潜力,於1993年陆续买下余承尧与林寿宇的作品,他当时的想法是,卖掉手中将近一半的常玉和潘玉良,再把多余的资金投入支持新的艺术家。
余承尧算是晚熟型的艺术家,56岁开始投入水墨创作。他年轻时从军,实地走过中国大江南北,因曾亲身攀爬於不同地形间,尤其能够体悟自然的险峻;他也喜爱书法,闲暇之余会练书法静心。余承尧最早是在雄狮画廊旗下,透过办展而逐渐受到关注。过世後,他留下了两百多幅的作品,目前最大的藏家即是王赐勇。
王赐勇论余承尧的画时,眼睛会发亮,由此可知对他的推崇。“他的中国水墨画,不是传统的水墨画。余承尧年轻时,因为打仗的关系,东奔西跑,南征北讨,曾在山中度过,对自然有敏锐的观察,不仅对山水感受直接,且拥有深刻体悟。他透过记忆画下的水墨画,充满灵动感。对我而言,余承尧的山水是『真山真水』,尤其它自创皴法,更是独一无二的,有别传统的八大山人的皴法。对我而言,余承尧是个天才,没有任何师承,独树一格。”老爹分享如何欣赏余承尧的作品:一为构图,二为绘画技巧,这两点更是判别其作的重点。
除了余承尧,王赐勇也是台湾抽象艺术家林寿宇的收藏主力。1993年起展开收藏,如今也已收藏数十年。其实收藏很重视长期拥有,绝不能抱持短线进出的态度,我们发现王赐勇的收藏,从台湾前辈画家、双玉到现在余承尧与林寿宇,收藏时间最短至少十年,最长逾数十年。
随着抽象绘画逐渐受到新兴藏家的理解後,这几年来,林寿宇的作品也有水涨船高的趋势。王赐勇观察到,其实从ART HK 2012即可见端倪,参展的外国人、中国大陆的收藏者都开始询问林寿宇的作品。林寿宇早期都是由西方画廊所代理,所以他的收藏族群跨足海外,市场潜力十分可期。
交棒第二代 收藏相伴不寂寞
两年前,女儿王采玉回台继承家族企业,王赐勇终於能卸下画廊经营重担,全心优游於艺术收藏领域。王赐勇说,虽然资金压力还是挺重的,但“做对的事情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对于热爱艺术的人而言,艺术的纯粹超越一切,相信有艺术相伴,人生不寂寞!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