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霞山区某体育馆,动漫嘉年华活动在进行中,现场挤满了Cosplay爱好者。
吸引Cosplay爱好者还有现场售卖的动漫周边商品。
如果说我们看到了电影的文化输出能力,对美国“好莱坞”情有独钟,那么动漫这个或许已超过电影的文化产业,同样值得我们去重视。
每年一届的湛江漫展盛宴过后,还剩下什么?漫展只是动漫文化产业的终端展示,如果没有足够的前端参与,那么可展示的内涵并不多,举办再多的漫展,也只是替国外动漫做免费宣传。
湛江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欠缺什么?问题的答案,我们试图去寻找。
湛江本土漫画画手穆逸在整理手稿和漫画杂志,电脑前的冬青在修饰漫画作品。
现状篇
能赚钱的并非作品本身而是它的衍生产品
赤坎新太路一间不起眼的小书屋里堆放着大量的国产漫画书籍杂志,其中广州《漫友文化》、武汉《知音漫客》以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特别优漫》这三大系列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女店主在几年前就看准了这个动漫市场,并在以销售教辅材料为主的书店中杀出一条血路。2010年,她作为书商参加了在湛江会展中心举办的动漫展,单是动漫杂志和书籍的销售已给她带来相当可观的盈利。
“在湛江,喜欢动漫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女店主介绍,这些年轻人中,初中生和小学生是国内原创动漫作品和动漫杂志的主力消费者,而大学生和上班族则比较青睐动漫周边产品。
记者在10月24日至11月5日期间走访了霞赤两地230名市民,包括130名学生和100名社会人士。喜欢动漫的142人中有104名是学生,38名是社会人士。在学生群体中,有47人表示每个月至少花20元在动漫杂志中,当中尤以初中生居多,高中生大多表示由于学业紧张很少花时间在动漫上,而大学生多数选择在网络上看连载,很少购买实体漫画书;另一方面,社会人士的动漫产品消费力大大高于学生群体,他们青睐的动漫周边产品大都价值不菲,如进口限量的“手办”、一些精美的明信片、抱枕、印有动漫图案的服装等,少则几十,多则上千。27岁的“骨灰级”漫迷小微,她家所有动漫周边包括进口“手办”、限量画册、同人志、抱枕、COSPLAY服装等合计超过4000元。
动漫作品真正能赚钱的往往是由其延伸出来的周边产品、二次创作作品,而非作品本身。在今年动漫嘉年华中,一把印有动漫人物的扇子要10元,而一把同类型的普通扇子只需5元;一件印有动漫图案的衬衫要价50元,而同样质地的一件普通衬衣市面价最多只需25元;在2元店销售的2元5个发夹只因多了个动漫小黄鸡,身价立即涨了10倍;封面全彩内图黑白的20页一本的同人志价格为30元,平均1页1.5元。
而在广州这些动漫大城市,一些原创或引进的动漫周边产品更贵。如,一个“福袋”(纸质礼品袋,印有动漫图案)可以卖到20元,一把普通的伞只要在伞面画上动漫人物,就可卖到80-100元不等,一个在动漫作品中出现的玻璃小风铃可以卖到50元,印有动漫人物的手机壳要20元,几块钱扑克牌甚至可以卖到30元一副……
很多城市看到动漫文化这个朝阳产业“钱”景无限。然而,若没有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和品牌,举办再多的漫展、卖出再多的商品,到头来也只是替外国动漫“做嫁衣裳”。有人说,如果湛江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原创动漫,然后凭借这部动漫的角色形象开发大量的周边产品,那么湛江的动漫产业发展就有希望。
9月24日,在霞山的工作室,湛江本土漫画画手冬青在给漫画作品进行润色。
分析篇
很多人喜欢动漫但氛围并不十分理想
陈杰是湛江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动漫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时还是湛江市技师学院计算机动画制作班的老师。在他的眼中,湛江动漫文化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要想在这种状态下创作一部本土动漫作品,无疑等于要让一个还没学会爬行的婴儿学跑步。
对于目前湛江动漫发展氛围,他形容是“一头热一头冷”:热的是湛江有一群数量庞大的动漫消费群体,冷的是本地没有一家真正的动漫文化企业,本地动漫资源较为零散,整体的发展环境还有所欠缺。
2009年,湛江市动漫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动漫委”)成立后,曾有三家本地企业希望将公司的生产流程、消防安全等项目制作成四格漫画或动画短片,拜托动漫委帮忙寻找合适的制作人员。由于本地没有一家专门的动漫文化公司,动漫委只能在高校里找到一批就读动画制作专业的学生包办。让企业失望的是,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几经周折后,这三家企业放弃让学生包办的念头,并在外地找了几家专业动漫制作公司包办,虽然制作费用高,但成品让企业很满意。
“这次的失败并非说明学生制作水平不高。”事后陈杰分析,“归根到底是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无法与市场接轨,讲不出一个好故事,无法创作出企业所需的作品。”我市第二届动漫大赛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湛江不缺会画画的人,论单幅作品,我们并不比其他人差,我们缺乏懂得创作好脚本的动漫人。
“真正懂动漫的人往往就在民间,如曾在青少年宫漫画班教学的本地动漫人周星、黄宇恒等,他们有想法、有创意,但没有高等院校教师资质;而大部分有资质的教师,他们受制于创作经验,很多东西都是照本宣科,学生毕业后与市场脱节,在实践中讲不出一个好故事。”陈杰认为,表面上看有很多人喜欢动漫,但氛围并不十分理想。
在大部分家长的眼里,动漫是小孩子的玩意,如果有时间,他们宁可为孩子找老师辅导功课,也不会放任孩子去学画漫画。在记者调查的100名社会人士中,有49人是学生家长,一听到记者问及动漫的话题,所有人都对此嗤之以鼻。另一方面,由于漫画班收费较贵,家长又不看好,漫画班难以为继,周星、黄宇恒等人被迫转型。
湛江动漫人穆逸是《特别优漫》里一位漫画家,他的作品多以四格搞笑为主,他坦言,湛江没有一家动漫出版经营机构,本地的动漫氛围不足以容纳他的创意,如果他要投稿,只能选择外地出版社,成为外地动漫文化产业链的一环。
湛江的动漫产业要发展,有关部门固然要扶持,但并非拨一笔专款,或者说引入大型动漫龙头企业,本地的动漫产业就可以发展起来。动漫文化产业是一条产业链,即便环再大,但扣不上,产业链也就无法成型。
湛江本土漫画画手穆逸在整理手办玩偶。
展望篇
以比赛为支点树立品牌原创作品等待发展时机
留不住原创人才,没有企业资助带动,动漫氛围不浓,湛江的动漫文化产业从何发展?
陈杰等认为,湛江这种三线动漫城市若要发展动漫文化产业,首先必须摒弃国内动漫产业以动画为切入点的做法,选择从漫画入手,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创作意识。政府举办的青少年动漫大赛让陈杰看到了曙光:“通过动漫大赛发掘人才这种办法虽然老土,但这正是逐渐改变动漫氛围,发展本土动漫文化产业发展最有效的办法。”
据悉,2014年的动漫大赛落幕后,相关部门计划将2012-2014年这三届动漫大赛获奖作品制作成一本画册。陈杰希望,这本动漫画册一定要起到应有的宣传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纪念品赠送给参赛者留念,画册的印刷数量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全市发行,但起码能够在学校中免费派送,让它在学生之间广为流传,使那些热爱动漫、喜欢画画的学生在看到同龄人的作品后,激发自我创作的欲望。这样一来,每年由政府部门主办的动漫大赛就会逐渐成为本地动漫的品牌大赛,漫迷便有了一个发表、交流的平台。
随着投稿数量越多,评选的标准、要求也要随之慢慢提升,画册的内容也不仅限于单幅作品,还可是根据优秀脚本创作出来的四格或连载,画册的制作也可由几年制作一本,增至每年一本。在逐渐积累庞大的读者群后,企业就可从中发掘商机,一旦有企业愿意赞助画册的印制,制作资金便得到保障,它慢慢就会成为湛江地区的“漫友文化”动漫品牌。在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个基础后,湛江才能留住原创人才,才能产生优秀的原创作品,才能带动相关衍生行业的发展。
陈杰还强调打造本土动漫中灵魂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作品仅有包装未必有人看,漫画的语言可以是国际的、现代的、时尚的,本土原创漫画的灵魂应该拥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只有这样,才是独一无二的东西,拿到市场上去才能真正获得一席之地。
湛江动漫人穆逸告诉记者,在完成手头的连载作品后,他有意向创作一部以湛江风情为背景的原创动漫作品。“我很期待湛江能有一个发表动漫作品的刊物,可惜目前的湛江还没有这样一个平台,估计作品出炉后还是要投稿到外地出版社吧。”穆逸说。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