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上春台-宫廷精品器物专场
泓盛2013秋“胜上春台-宫廷精品器物”专场将延续春拍定位,致力于为广大赏藏家甄选买得起的宫廷精品。纵观本场拍品。单色釉类黄、蓝、白、褐、青等撷采真纯。釉下青红系列纵跨明、清两朝,从胎、釉、造型及装饰手法上直接展示出精进历程,作为瓷类中的经典品种,更有重器亮相。周知,颜色釉瓷发展至清三代达至顶峰,而三代再依凭自身技艺仿古创新,所成就之仿烧类颜色釉瓷可谓意趣别出。釉上彩瓷中斗彩、粉彩争相辉映。
LOT812 清雍正 仿钧釉龙柄凤首壶 高 34.3cm
专场封面拍品LOT812清雍正 仿钧釉龙柄凤首壶 (高 34.3cm),来源于海外重要藏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底部“雍正年制”四字二行阴刻篆书款。壶颈凸起数道弦纹,肩部一侧堆贴凤首壶流,曲形,尖嘴长目,凤冠后卷,与流相对处堆贴龙柄,龙首衔口沿,幼冠,柄为其身,塑六乳丁作龙脊。通体施仿钧釉,质地厚润,鲜妍夺目,晕散自然,散落在天蓝釉上的红釉如星芒点点,凤目龙睛及凸弦处流釉反白,壶足胎露沿面,呈铁褐色,底以酱黄釉覆之,为官钧所独有之底釉。清雍正仿钧釉瓷器,创烧于其在位第七年(1729年),为唐英榷陶御窑厂后恢复的仿古色釉。为求此釉复烧成功,是年三月唐英不惜派厂署幕友吴尧圃亲赴河南禹县探求古配方,谓之“此行陶冶赖成功,钟鼎尊罍关国宝。”(见《陶人心语》卷一《春暮送吴尧圃之钧州》)。可见雍正帝对仿钧釉瓷器的重视和喜爱。此后乾隆帝亦有仿烧,在清宫档案记载中,就曾有用来自钧州原产地的“均釉磁面渣子”做仿钧釉瓷胎骨的记录。雍正仿钧主要有三类:一是仿北宋的钧红釉,既通体玫瑰紫釉色,亦仿蚯蚓走泥纹;二是窑变花釉,是雍正朝从仿钧釉中演变出的新品种,以红为主,流淌交融各种杂色,犹如熊熊烈火;三是以天蓝、月白为主,兼有涂以红斑的器物。雍正朝这种带红斑的釉色,谓之“天蓝仿钧”或“新紫”,所施铜红釉,因窑火温度不同,呈现出红紫、淡红、淡紫、灰褐等不同色调。本次泓盛秋拍的这件仿钧釉龙柄凤首壶,即为上述第三类雍正仿钧瓷。与本件拍品同类釉色的雍正器物,造型可分两类,其一仿宋钧之器,可参阅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清雍正 仿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洗”,其特点是如不署款,当足以乱真。而另一类仿钧瓷,造型有作宋前之器,亦或本朝之器,可见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 窑变菊瓣式扁壶”、“雍正款 仿钧新紫釉天球瓶”,另有拍于2002年10月30日香港苏富比LOT230“清雍正 仿钧窑天蓝釉紫斑觯瓶”。本品的器形与隋朝时期的最为接近,修长清丽,苗条秀气,再搭以仿钧釉色,摹古与创新的结合,使这件雍正凤首壶更显婀娜之姿,实难得见。来源:Collection of Dr. Laurence and Dorothy Grossman, Nashville, Tennessee
LOT821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佛塔 高 42.5cm
专场封底拍品LOT821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佛塔(高 42.5cm),藏式塔,由十三无相轮塔刹、覆钵式塔身和须弥座式塔基三部分组成。塔刹上部为描金彩饰葫芦如意宝顶,华盖上面饰松石绿地花卉纹,盖四周以粉地红彩勾满祥云纹,静谧中透出一丝神秘;塔刹下丰上敛共十三级,寓意佛教十三重天,与塔身同以松石绿地粉彩为饰,绘卷草花卉纹。两周莲瓣纹区隔覆钵式塔身,粉彩绘饰兽面、璎珞、缠枝莲纹,於梵语中具有“庄严与荣耀”的涵义;塔身内空,满施松石绿釉,一侧开欢门,口沿描金并外饰蔓草纹,内可置佛像。须弥座束腰,平面呈亚字形,以胭脂红为地,绘缠枝莲纹,肩部、颈部及座的台阶外绘卷草纹、莲瓣纹、缠枝花、回纹装饰带;须弥座内空,施松石绿釉,为放置佛经之用。整座佛塔造型规整新颖,绘工娴熟精细,纹饰繁密华丽,增加了描金勾勒,使佛塔绚丽多姿、灿烂生辉。佛塔是乾隆御窑烧造的藏传佛教中的典型佛器,俱不落年款,以示帝王对佛祖的崇敬之意,是宫内或赏赐蒙、藏庙宇的供物,体现了清代朝廷与藏族上层的亲密关系。藏传佛教对清朝皇室的影响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宫中遍设佛殿,先后修建了中正殿,雨花阁、宝相楼、吉云楼、梵华楼、佛日楼等多处藏传佛堂。不仅如此,宫廷佛教法事也非常频繁,几乎每天都有喇嘛在皇宫御苑中念经做佛事,每年达二千多人次,帝后们也经常到皇家寺庙拈香拜佛,聆听喇嘛诵经。此时期佛教法器製作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就藏式佛塔而言,是为纪念佛祖一生从诞生到涅盘的八个重大事件而设置的,有菩提塔、聚莲塔、尊圣塔、多门吉祥塔、天降塔、和结塔、神鞭塔、涅盘塔等八种类型,由於金属较为坚实,清宫中的藏式佛塔以金属居多,瓷製佛塔非常稀有,宫中大量瓷製藏传佛教珍宝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奉旨烧造而成,故宫博物院就藏有“清乾隆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清乾隆 蓝地粉彩勾莲纹佛塔”,与本件拍品相类似。来源:早年海外回流。
LOT806 清雍正 瓜皮绿釉暗刻八宝纹玉壶春瓶 高26.5cm
单色釉类如LOT806清雍正 瓜皮绿釉暗刻八宝纹玉壶春瓶(高26.5cm),侈口,束颈,斜肩,鼓腹下垂,圈足,底部“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青花双弦圈围。此瓶外体整施瓜皮绿釉,色调沉着光雅,均匀润泽。口沿处刻划双弦纹圈围,接如意纹圈围一周。颈部刻蕉叶纹,筋脉条条,均匀明晰,交迭缜密,与腹地一周莲瓣纹相对。腹部主题纹饰暗刻莲托八宝纹,莲花团朵丰满,波浪式延布,起伏处升八吉祥,型制缤纷,系飘然饰带。此瓶形制规整,暗刻刀法娴熟流畅,纹饰布局疏密有致,为雍正单色釉难得佳品。瓜皮绿釉是明代初期创烧的另一种釉色,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同类低温铅绿釉早在汉代陶器上即已出现,唐、宋窑中亦有出品,直至明嘉靖时期因釉呈翠绿,似瓜皮,为追求莹润效果,成为盛烧之代表作,其后渐断绝,康熙晚期复烧,至雍正时呈色极尽完美,烧造技术成熟。唐英《陶成纪事碑》载:“仿浇绿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本品既属后者。瓜皮绿釉的官窑瓷器较少,立件器物则更为难得。来源:早年海外回流。
LOT819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高33.0cm
釉下彩类如LOT819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3.0cm),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於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四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莲纹、倒垂如意云头纹,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饰缠枝莲纹,壶柄饰缠枝栀子花与卷草纹,近足处为一周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足面露胎,少量火石红,底内满施白釉。传世洪武釉里红瓷数量多於青花瓷,器形也更为高大宏伟,大罐可高达五十厘米以上,碗、盘最大者口径也可超过四十厘米,可见其时釉里红器烧造技术明显进步,且熟练掌握彩绘技法,色彩浓淡相宜。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来源:早年海外回流。参阅: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C.857-1936 Lidded Ewer。
此期泓盛“胜上春台-宫廷精品器物”专场,唯望与各位赏藏家携手纵身宫廷,品御窑之珍馐!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