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情缘:中国佛像收藏家群体浮出水面
0条评论 2013-12-31 15:37:03 来源:艺术商业 

曹兴诚

曹兴诚

十七世纪西藏银鎏金白度母造像

十七世纪西藏银鎏金白度母造像

“台北小故宫”的佛像收藏情缘

收藏被称为“小故宫”的曹兴诚,收藏佛像的缘由非常赶巧,在第一届“国际亚洲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上,来自英国的古董商“Rossi & Rossi”成为了17家参展商之一,作为经营喜玛拉雅艺术及中国艺术的老牌古董店,他们带来的是一件蒙古风格的四臂观音。在展会中看到了这尊观音之后,曹兴诚非常喜欢,但由于之前收藏的主要方向是青铜器,对于佛像的市场行情并不太了解,而且这尊观音当时开价100万美元,所以他没有伸手。之后,这尊四臂观音被来自北京的一位古玩商购买,曹兴诚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又再度加钱把观音买了回来。这也成为了曹兴诚收藏佛像的开始,这尊观音对他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其实作为企业家,曹兴诚对于艺术品的价值十分敏感,正是因为那位古董商的购买让他对佛教艺术品有了最初的认识,也开启了他收藏佛像的缘分。

“讲到佛像,我总是会想到《金刚经》里释迦牟尼向须菩提讲的那句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句话的意思是叫弟子不可执着于外貌,而菩萨可能随时以各种相貌出现。说不定我们身边一个邋遢的乞丐就是菩萨!我们都知道,佛教、基督教、回教开始时都主张至尊者无相,因此造佛像或圣像都是违反教义的。这点目前只有回教能坚持。我2000年在法鼓山参加禅三的时候( 很惭愧就那么一次三天的禅修,以后就没再上过山),圣严法师教诲我们说,练习五体朝拜,不是要拜眼前这些泥塑木雕的所谓佛像,我们要拜的,是那个发愿修行,最后达到悲、智圆满的理想的自己。我原来对拜佛像是有点抗拒的,经圣严这样一开导,拜佛就变得很顺畅。”对于佛像的收藏,曹兴诚有着自己的看法。

“因此,我收集佛像,是从艺术角度来收集的,我把它们当成造型艺术的一种,而非收来供拜的。我第一次感到佛像之美,是1988年初访八达岭段的万里长城,经过居庸关的点将台,看到城门内壁上有元代浮雕的四大护法天王( 即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虽然四大天王部分面相已经受损,但其展示的悲天悯人的表情与护天踏鬼的威风,可谓动静相扶、刚柔并济,让我受到巨大震动。”

曹兴诚的佛教艺术收藏,涵盖了众多门类,在长期的收藏过程中,他也对佛像收藏有了不一样的领悟:“我觉得收藏佛像跟修习佛法是背道而驰的。《金刚经》教我们一切都不可执着,而收藏佛像则是一种执着,弄不好会搞得‘痴贪嗔慢疑’五毒攻心,不可不慎。如果我可以跟新进的收藏家建议的话,我建议是把研究佛经、佛法与收藏佛像分开。如果有人信藏传佛教的话,应该要了解,佛像是供观想、修行用的,有一两尊就够了,不可以藉收藏与买卖佛像来图利。”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