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情缘:中国佛像收藏家群体浮出水面
0条评论 2013-12-31 15:37:03 来源:艺术商业 

邢继柱

邢继柱

东北印度 帕拉王朝 毗湿奴

东北印度 帕拉王朝 毗湿奴

企业家的佛像收藏经

同样是在2006年的香港,英国著名古董商斯皮尔曼(Speelman)家族的佛像收藏在苏富比拍卖前便引起了相关藏家的高度关注。斯皮尔曼家族最初是生活在荷兰的犹太人,20世纪初,他们由荷兰迁往英国,并在伦敦西边开设了一家古董店。现在家族收藏由朱利斯·斯比尔曼(Jules Speelman)打理,朱利斯非常注重收藏质量,且多集中于藏品的稀有性和品质,而这恰恰是佛像收藏的关键。其实,中国佛像买家对于这批藏品实在是太熟悉了,因为斯皮尔曼早就想把这批佛像集体转让,并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藏家散出消息,至少有4位大买家曾经询问过,但是由于斯皮尔曼坚持这批佛像要集体转让,所以很多藏家只能望“宝”兴叹。这批佛像1996年开价1000万港元,2000年涨至3000万港元,2005年再次增高至1000万英镑。10年间的时光流逝不仅没有令这批佛像价值下跌,反而以几何数字直线上涨,而这次斯皮尔曼竟然在苏富比的公关下答应分散出售,对于早就“垂涎”的藏家们正是绝佳的出手机会。

邢继柱也在惦记这批收藏的人之中。据他自己回忆,在拍卖之前的一段时间中,他日思夜想,吃不下睡不着,联系了一批国内的企业家朋友还有佛像收藏家,企图将这批藏品“一网打尽”。然而在拍卖会的现场,老邢傻眼了,这批14件拍品最终成交13件,成交总额为3.4238亿港元,其中5尊佛像刷新了世界范围内中国金铜佛像的成交纪录。不过其中体量最大的一尊明代永乐年铸造的大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被他的好兄弟蔡铭超购买,也算为中国人购得了一件精品。

或许是因为这次香港专场的“刺激”,回到北京后的11月底,老邢便以924万元人民币内地最高价位在北京匡时拍得一尊“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其实在竞拍佛像的中国人中,邢继柱可以算是先行者之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家大型民营科技企业的老总。2004、2005年,他就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搜罗好佛像了。短短的两年间,他收藏的佛像就有三百多尊。今天的邢继柱早已进入了收藏的新阶段,他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收藏方向,并逐步淘汰普品,购入精品。“我在刚玩佛像一两年的时候,藏品就达到300多个了,不过那时候质量比较低。两年前,我开始缩减数量,现在已经缩减到160个了。其实,我之前卖了大量不算精品的佛像,现在拍卖会上很多都是我的东西。卖二三十个然后再买两三个。”

以资深佛像经纪人身份活跃在收藏界,并成为多位重要佛像买家顾问的一西平措眼中,企业家出身的邢继柱在佛像收藏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邢总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对于佛像收藏的热情也非常高,常常到国内外的博物馆去转。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邢总的收藏是完全跟着市场走的,他在不断淘换自己的收藏。而这种商业操作的模式,是在其他藏家身上比较少见的。”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邢继柱认为经营企业和做收藏其实没有什么共性。做收藏要基于企业创造的利润,这倒是一个特点。如果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去从事收藏就是“扯淡”的事。而玩收藏的话,确实可以捡漏,但这要靠交了大量的学费之后锤炼出来的眼力。有捡漏的,但是也有打眼的时候。

2012年,邢继柱收藏的160件(组)喜马拉雅艺术风格的藏传佛教造像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吉金成瑞宝相庄严——瑞宝阁藏金铜佛像展”中展出,系统地展现了公元7世纪至18世纪不同地区的造像艺术风格。这些展品包括喀什米尔、帕拉、尼泊尔、西藏西部、西藏中部、明永宣宫廷、清康熙宫廷、喀尔喀蒙古、清乾隆六品佛楼、清乾隆宫廷、清代内地等风格的造像。与展览同时面世的还有《鸣鹤清赏——瑞宝阁藏金铜佛像》一书,著录的佛像除注明来源外,还标明了经科学分析的合金成分,这在以往的佛像出版物中从未出现过,可谓独树一帜。而这也是邢继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经验体现。“作为一名北京的藏家,邢总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比如说他收藏的明代宫廷佛像,还有清代宫廷佛像,这两部分的体系是非常完整的,也很清晰。这是他带给整个市场在这个氛围里的爱好者们非常正面的一个宣传,在这点我觉得他功不可没。”一西平措说。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