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庆虽有建国后中央直辖市和西南局所在地的印记,但是更多的时候重庆还只是四川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即使改革开放后计划单列级别提升,行政区划依旧四川统辖。因此,那时巴蜀两地艺术交流无论官方或民间,从来都非常密切,水乳交融。
1997年重庆再度直辖,这个情况发生了改变。成渝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进一步得到加强,而是交往日渐式微,互动几乎绝迹。
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现象。再次直辖的重庆,可能更重视的是政治经济方面的建树。或者这方面的成就更为显而易见,可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相比之四川及成都,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尽管我们不能忽略四川美院地属重庆这样一个铁定事实,多少让重庆的艺术活动呈现昙花一现的亮点,但是从整个社会艺术事业发展的现状观察,重庆确乎落后于成都。
简单地说,如果以画廊、美术馆的多少,民间艺术活动的频繁程度和民间艺术品收藏的热衷度来衡量的话,重庆与成都相比,或可望其项背。
重庆作为近代史上的一座历史名城,曾经有过抗战陪都的短暂繁荣,包括文学艺术事业的鼎盛时期。但从长远看,重庆更像是一座移民城市,不能与成都这座古都相提并论,无论是文化底蕴或是老百姓所具有的文化潜意识,重庆与成都都还有不小的距离。
近日在重庆举办的“巴蜀对话”――艺术交流研讨会上,来自成都的女画家李江提到,年前成都的艺术展览有好几个开幕,即便少的时候每天也有两三个展览举行,她受邀请出席而应接不暇,成都的艺术活动非常活跃。
据李江介绍,当地政府还有意识鼓励收藏,提出凡是收藏艺术品达到一定金额,政府在其购买艺术品方面将给予税收的政策优惠,政府还组织开展艺术品近千家活动,对收藏市场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重庆画家黄建华认为,成渝两地由于地域不同和人的性格差异,随之文化表现也不尽相同,两地的差异,要通过艺术交流进行感悟,领略不同艺术创作的魅力;并且成渝两地是相距最近的大城市,更有必要加强交流。
重庆画家杨涪林说,原来川渝两地没有分家,在省美协的统一领导下有许多交流。而今成渝行政区的分开,造成人为分隔,交流日渐减少,因此两地渴望有更多的合作。他还认为,成都的文化氛围比重庆更浓郁,在成都有不少工薪族朋友,这些朋友每年会拿出一部分积蓄来购买收藏艺术品,重庆即使有钱的老板,也很少有这样的收藏意识。
杨涪林说:“成都与重庆,两个城市有明显的文化差异,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艺术交流的障碍;我们更希望重庆的老百姓关注艺术,企业家收藏艺术,这样才能推动艺术创作的繁荣。”
重庆艺术家侯耘,曾经担任第三届重庆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与纯艺术家不同的是,侯耘似乎更关注艺术的市场化问题。“艺术创作到了一定程度,必须市场推广,如果一件艺术品是不花钱白送的,就不可能流传下去。”这是侯耘的观点。
谈及第三届重庆国际艺术博览会,侯耘很有感触。5年前他们就试图搞这一届博览会,结果招商下来只有100余个参展商,核算是亏损,结果他们只好关门作罢。去年再次启动,300个展位一下子就招齐了,这让侯耘看到了艺术市场的希望。而且艺博会成交额达到500余万元,尽管不能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但是超过了前两届成交额的总和,有些让他们喜出望外。
侯耘认为,艺术品需要收藏家来参与,需要市场来推动,否则只能孤芳自赏。因此他尤其不赞成现在很多的艺术展览,只是纯艺术的活动,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没有市场参与和市场交流,如何长远生存是个大问题。
侯耘说,重庆做文化艺术的思维方式应该调整,必须考虑市场,才能推动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庆渝表示,这次重庆修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大家画廊牵头组织举办“巴蜀首届金石书画名家邀请展”,致力于两地民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他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增进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地文化艺术的繁荣进步。
无论怎么说,成渝本是一家,分久必合,在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重庆需要向成都学习的东西还不少,这就需要交流与沟通。那么,重庆修业文化以及巴渝文化会馆等民间艺术机构的作为,或许只是一个开头。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