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UCCA大展厅同时在播放几个影像作品,回荡整个空间的是徐震1998年的录像《喊》,他在拥挤的城市街头突然喊叫,为了捕捉路人的瞬间反应。因为各种声音嘈杂,徐震只得提高音量,大着嗓门给媒体逐一在代表性作品前做导览。此前的访谈文章多喜欢提及他的玩世不恭,这种认真的情形倒能让我们对他的认识完整起来。
如同这次展览,徐震本人与策展人都极力想让人们看到他从9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的完整创作状态。50件装置、10件录像、40件绘画、拼贴和多件行为作品把超过1500平米的大展厅和大堂塞得满满当当,包括上空。即便如此徐震仍觉得尤伦斯空间太小了,“还有很多重要的大的装置作品没法运来”。你能感受到他对于本次名为“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回顾展的兴奋。
虽说是回顾展,但由于各个时期的作品并未按照时间线索放置,并且徐震、没顶公司以及没顶公司出品的徐震三个身份在作品中也无法清晰分辨,整个展览不是回顾展的梳理状态,反倒构建了一个新奇而古怪的世界。
除了大堂内展示的新作外,大展厅基本按照宗教建筑的方式对称摆放作品,因为“艺术是一种信仰”。展览以一尊立于碎砖头上的彩色菩萨雕塑作为开端,引导观众穿过两个独立的空间——2007年的装置《香格纳超市》和2013年新作《意识形状博物馆》。香格纳超市按照原比例复制了一个上海便利店,收银员、货物、价签一应俱全并可以随意购买,只是货物只有包装内容被抽空。意识形状博物馆与徐震在长征空间发布的“意识形状”健身操相关,他把与健身操动作有关的考古学与人类学照片以文物的方式陈列,对地点和起源却毫无尊重。
整个展览最大的空间内,从大型装置到架上绘画甚至行为艺术都刻意地保持着对称,在展厅的最深处还搭建了不断抛出无厘头形象牌的“白色祭台”,以提醒观众展览的“宗教感”。但是,几乎不重复的主题、丰富的材质、嘈杂的声音和无孔不入的古怪玩偶完全打破了宗教的秩序性。只觉得所有的作品形式、观念、故事都充斥着你的感官,简直要膨胀得炸开整个尤伦斯大展厅。更何况你的身后还一直,从进展厅开始,就跟着一个穿着病号服大拖鞋的“精神病患”。他或者她面无表情而且不搭理你,只是背后灵一般跟随你,让你如芒在背。这也是徐震在年轻时总会感觉受人监视的敏感情绪,以独特的方式分享给观众。
无论是作为个体艺术家的徐震、隐匿自己的没顶公司还是现在没顶出品的徐震,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打破边界的艺术世界。他说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不是在工作室里孤独地创作,而是在整个社会中工作。观众、社会现实、艺术家和批评家共同完成着艺术边界的扩充,使得在新的时代中艺术拥有新的身份、性质和功能。
这听起来让人兴奋。
没顶公司的理想是改变世界,徐震自己创造了一个新新世界,比庞杂的世界更加庞杂,比多彩的世界更加多彩。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