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的名人效应和内涵
0条评论 2014-05-12 13:43:4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祝君波

曾巩《局事帖》镜心水墨纸本

曾巩《局事帖》镜心水墨纸本

往前看,经过了“文革”等运动,留存民间可流通的名人信札、手稿确属稀缺资源;往后看,我们进入了电脑时代,手稿、信札产能越来越低,现在是一个收藏界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笔者以为信札、手稿的拍卖大致可以分成清以前和二十世纪两大类。宋至清的信札用毛笔书写,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备,有的如保利《局事帖》成交1.08亿元、道明北宋唐穅《致胡宗愈伸慰帖》成交9128万元,这类大致可纳入书法艺术品范围。而二十世纪的名人书札,大多用钢笔书写,更多的成分是历史文献和文物。如2012年10月18日易趣网(ebay)以300.01万美元拍出爱因斯坦大名鼎鼎的“上帝之信”;2003年5月22日伦敦苏富比以213.36万英镑拍出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原稿(57页)。

以近年拍卖纪录来看,二十世纪的这部分信札,呈现出了人物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其中尤以政治家、文化人和艺术家最为突出。

以政治家而论,有2013年3月20日纽约邦瀚斯拍卖的毛泽东、彭德怀签名文件成交45.85万美元;2009年春季嘉德拍卖陈独秀致胡适信札13通27页成交554.4万元人民币;2009年春嘉德拍卖《李大钊致吴若男(章士钊夫人)书札》成交414万元;政治人物对社会推动最直接,他们的书信或披露鲜见的史实,或反映人物的真实思想,是重要的、直接的史料。

以文化名人而论,则有2009年春嘉德拍卖徐志摩致胡适信札3通9页以112万元成交;2011年秋季西泠拍卖郭沫若《致文求堂书简230函》成交2415万元;2012年10月嘉德的《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成交460万元。这些名人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故书信也因人而贵。

艺术家的书札则极为难得,近几年比较出彩的拍卖有2013年6月广东崇正拍卖的《李苦禅书信80件》成交761.6万元,2010年11月嘉德拍卖《黄宾虹致柱尊书信册》成交414.4万元等。

信札有一个平稳的市场,一是在于传统的名人效应,因人而贵是收藏品的通则;二是假货比较少;三是历史文献价值高;四是稀缺性特点,存量不多;五是名人笔迹留存,既是艺术,又是个性的体验。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