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生志 收藏古玩的人
0条评论 2014-05-16 09:45:24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林夏生

王刚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国内知名收藏家。

王刚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国内知名收藏家。

玩物丧志

“主持圈里最好的收藏家,收藏圈里最好的主持人”,这话用来形容王刚最恰当不过。观众们只能看到他在鉴宝节目里手持护宝锤猛一下砸碎赝品的严肃模样,而藏友们却能看见他悠闲穿行于古玩堆时,眉头舒展的惬意和舒畅。

每年的五月,是翟健民最忙碌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国际古玩展在这时开幕。上世纪70年代,翟健民随师傅出国寻宝,在英美等地见到古玩展的模式,便暗自想着有一天要把这个古玩爱好者的大Party带进香港。2000年,首届国际古玩展终于在翟健民的精心筹备下亮相香港。自此,国际古玩展便成为了国内外古玩爱好者的盛宴。今年,国际古玩展的交易量突破十亿,人流量更高达五万,是古玩展创办以来最好的一次。

在古玩展逛上一圈,你能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香港电视台的美女主播,正对着摄影机的镜头介绍着古色古香的明清家具。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张宗宪身穿白色西装、头戴一顶白色礼帽出现在人群之中,这位大收藏家甫一露面,便引来现场不少圈内藏家纷纷上前招呼致意。一旁的古玉摊位上,还出现了同样非常喜欢古玩收藏的著名影星吕良伟和妻子杨小娟的身影。

连着几天,演员王刚都出现在了古玩展的现场。当然,在这种场合下,他更希望大家将自己看成一个收藏爱好者,而不是电视机里边的“和”。私底下,翟健民是他的古玩顾问,也是他的好朋友。为好友站台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王刚出现在国际古玩展现场的主要原因。这一回,他也准备挑上几件心头好,丰富一下家里的藏品。

刚进门,便不断有人和“王老师”打招呼,他笑着一一答应。而对于来人提出合影的要求,他也并不推辞。眼前这个王刚依然威严,却多了一份亲切。跟其他收藏爱好者一样,王刚和朋友挑了几个喜欢的摊位,细细地看了起来。他偏好瓷器,这一回,他也看中了几件宋元老窑、明清官窑的瓷器。转了一圈,王刚回到翟健民永宝斋的摊位上。翟健民见是他来,便把暗室的门打开,招呼他进去看精品。他俩见面并没有寒暄,倒是有种难得的默契,熟络程度可见一斑。

翟健民和王刚结识于十年前。当时,从未谋面的两人,却经常不谋而合地到同一个供应古董的朋友店里买宝贝。王刚不是行家,虽然喜欢古玩多时,却也担心自己有看走眼的时候,因此挑选古玩时经常犹豫不决,还价时更是思索再三。“你要真喜欢,就赶紧收了。不然,待会儿老翟来了,一看这东西肯定就直接买走了。”每当见王刚举棋不定,店主朋友便会撂下这句话,把王刚吓得够呛。在店主的描述里,翟健民只要看一眼古玩,就立刻能知道它值多少钱,要是报价合适,他就直接拿走,一点也不含糊。

两人看中同一个宝贝的事情发生了不少次。加上店主老拿翟健民说事,久而久之,让王刚倍感压力之余,也让他好奇不已,到底这个老翟是何许人也,被说得那么神?实际上,翟健民对钟爱古玩收藏的王刚也是早有所闻。两人都琢磨着要找个机会好好会一会对方。不久后,一次大型的收藏论坛上,王刚正好坐在了翟健民的旁边,两人攀谈起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由于有着同样对古玩的喜好,两人慢慢成为了好友。如今,翟健民已经是王刚私下的古玩收藏顾问。几年后,王刚主持了电视鉴宝节目《天下收藏》,还邀请翟健民来担任鉴宝专家。

翟健民喜欢将自己和王刚的交情形容成“师徒情”,他总是说多亏了王刚,才有了他现在在内地的人气。翟健民现在一口的“京片子”,都是王刚“教育”的成果。一起做节目时,王刚总是让翟健民把要介绍的内容先理顺一遍,当听到有发音不对的字,用的不恰当的词,王刚便会立刻纠正。几年下来,翟健民练就了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还越发了解该用怎样的谈吐和态度去面对镜头。

除了翟健民,王刚交了不少收藏圈的朋友。对王刚而言,和藏家们一起见面聊天、鉴赏藏品,比演戏有趣多了。他还经常和藏友们相约到国际古玩展这样的博览会上寻宝。不进则退是王刚收藏的原则,而多逛博览会和拍卖会,则是他“进”的方式。“只要时间允许,能去肯定去,买不买东西倒是另一回事。”对王刚来说,多参观这样的展览会,往后看古玩就更容易上手。“瓷器杂项上手很重要—近瞧、触摸、感受它的美,能辨真假、断年代。”

“收藏很像爬山,爬到一定高度,你会发现坡越来越陡,路越来越窄,而且永无止境,永远到不了顶峰。其间不断碰到的尴尬就是,品位提高了,钱跟不上,财力总是跟不上眼力。好在前辈早就撂下话了:过眼即拥有啊,聊以自慰。”王刚在自传《我本顽痴》中这么描述自己对收藏的体会。

而他的收藏主要则以瓷器为主,宋元老窑、清代早期民窑的玩意儿都是他的心头好。王刚自己就藏着一件大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和一只明崇祯的青花人物纹筒瓶。对王刚而言,古玩不仅仅是玩赏之物,更折射出悠久的古老文明。而鉴赏、收藏古玩的人,不仅必须懂得品尝其中的魅力与乐趣,更要有一定的学识和眼力。因此,他总是喜欢通过瓷器的绘画、造型、胎质、款识,发掘瓷器背后承载着的历史细节。

除了瓷器,王刚的收藏也兼顾一些杂项,像是家具、字画,都被他收入囊中。据说在王刚家里,除了沙发之外几乎都是古董。光说他睡的那张雕花床,就有180年的历史。王刚挑东西,看重的是艺术性,至于古不古,朝代久远不久远,倒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就拿字画而言,“具有美感,好作品、价格合适、又是真品,我就会买下来”。他的藏品里,有清朝初期“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的作品,也有现当代大家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的画。

“古董就是成人的玩具。”王刚喜欢用“玩物丧志”形容收藏的最高境界,对他来说,那是再好不过的享受。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