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2014,政局交替、改革深化、经济放缓、转型攻坚,用官方的说法是“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就投资环境来说,无论怎么复杂多变,有三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1、“实体经济”濒临崩溃,“虚拟经济”霸气崛起。以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冲击和洗牌整个实体经济领域,“鼠标”和“手指”说了算的商业模式,正在引领各个产业从批量生产到个性定制时代的转型升级。
2、“投资环境”扑朔迷离,“金融领域”风起云涌。实体经济是引擎,金融是汽油,“引擎”老化,却还要让它持续强劲,办法只有一个:拼命加油!于是这“油”就成了焦点,并被赋予了改造实体经济结构的重望。随着实体经济的疲软,股市、基金、信托、债券、保险等传统金融市场一蹶不振,然而以短期、低资、项目制为显著特点的民间私募却异常活跃,无数创业和小微项目在股市之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低门槛的新型投融资市场,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网络众筹等模式的持续走热,金融行业迎来了打破银行垄断、利率市场化的“全民金融时代”。
3、“房地产业”全线崩溃,“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房地产结束它的历史使命,最先成为“退役”的“引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地产之后,谁来接盘?下一个引擎,会出现在哪个领域?——这成为整个经济界热议的话题。对于资本而言,逐利和流动是其两大特点。新引擎在哪,哪就有机会,资本就会流向哪里。机会与风险同在,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投资家们更加谨慎、理性,但与此同时,一旦分析清楚,也更加果断、大胆。从十七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不久前的习主席“欧洲之行”,从政策到产业,正在爆发式成长的文化产业是被普遍看好的核心“新引擎”。
“互联网”开启“全民金融时代”?
阿里推出余额宝,并以此为撬点,布局整个金融产业链,这套战略并不是偶然的。某种意义上说,从淘宝上线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金融属性和金融化的战略未来,或者说互联网本身造就了淘宝金融化的基础。
提到阿里,就不得不说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互联网思维”。余额宝是互联网思维的集中体现,与其说余额宝取得了成功,不如说是互联网思维在金融领域获得了成功。“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着中国:
第一,改变了社会结构。建立了以“鼠标”为核心的扁平化人际关系,使交易行为回归到了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等价交换”状态。强化了交换性,弱化了交易性,交换过程越透明,话语权越重,在客观上助推了新人短时崛起,迅速颠覆权威的可能性,最大化的改善了传统生意因为不透明而导致“人坑人”的局面。
第二,改变了经济结构。在互联网世界里,每一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者,还是收益者,这三个角色随着交易方式的转变而轮换。这一特点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价值观,以平台化思维重新解构了经济结构,建立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机制,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人合人”的关系。
第三,改变了意识形态。以“鼠标”为发端的机制,助推了“定制时代”和“体验时代”的来临,大家所关注和衡量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和产能,规模效应的优势也越来越弱,对稀缺资源的垄断性和掌控性越来越强,那才是最核心的创新原动力,也才是“定制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阿里通过余额宝,将以淘宝为平台的“全民消费”,转型成了“全民投资”,唤醒了全民理财意识,启迪了全民投资思维,奠定了全民金融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思维”的本源,就是一套金融思想。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