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黄永砅要求我的采访不可以录音,也不可以拍照,在文章中凡是提到他说过、没说过的话,都不可以在他的名字后面加冒号和引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他研究周易,还给朋友们打卦。但在1995年,他在《占卜者之屋》中拆卸了算命的轮盘,把《易经》搅成纸浆。他也不相信星座,我和邱志杰分析了半天,黄永砅直言“不许查户口”,到底还是没有透露自己的出生日期。
“对封闭的社会可以抵抗,也可以不抵抗”、“可以搞艺术,也可以不搞艺术”、“没有不满意的作品存在,就没有所谓满意的作品产生。”这是黄永砅的逻辑。他是一位彻底的怀疑主义者,无善亦无恶,生活就是生活,不需要那么多判断。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用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艺术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要自己选择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来扭转那些正在改变我们的方向。
当你认识到追问黄永砅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就不得不以个人化的角度来解读作品,这时我们才真的与他达成和解。在《世界剧场》作品中,黄永砅围绕中心的“圆形监狱”广场设计了多个精巧的小抽屉,把动物们分别放入其中。待展览的时候把抽屉门打开,动物们相互进入各自的空间,经过一番血腥厮杀,只有最厉害的才能存活。在《乔治五世的噩梦》中,他将老虎和大象蒙太奇式拼接,造成了荒诞的场景。当你得知大象是用牛皮制作的,而老虎是用狐狸皮制作的,想必也会哑然失笑。
理解黄永砅,你会发现他其实很有趣,只是他的幽默太隐讳、不轻松,考验观察者的洞察力,嘲弄给予他定义者的自信心。最近黄永砅在策划一件作品,需要媒体配合他到福州乡下一个村落曝光村民们用新西兰牛奶喂猪的事情。重点是他想在工商管理部门和媒体介入的同时,取得一批被收缴的牛奶做装置。于是我们开始帮他出主意。邱志杰说:“能做,但是最后很可能变成你要以著名艺术家的身份站出来,揭露事实、接受采访。最终,你会得到你想要的材料。”,“那不行!”黄永砅说。从1989年移居巴黎开始,他一直在躲避媒体。说服黄永砅真不是容易的事!庄子在《齐物论》里说:“世间事物表面有差异,实际没有差异。”希望黄永砅在收到刊有此次采访的《时尚芭莎》时,会看到我们广泛传播艺术的价值,以及倾听艺术家们发出不同声音的诚意。
黄永砅,《方舟》,木头、纸、动物标本, 2009年
5
采访结束后,黄永砅和邱志杰开始讨论5月23日将于红砖美术馆举办的联展“太平广记”。策展团队(高士明、郭晓彦、张健伶)大概出发点和我们一样,“别有用心”地将两位安排在了同一展厅。
黄永砅计划拿出1997年以疯牛病为主题的装置《羊祸》,但是截稿之日又收到消息说他会为展览专门实施一个计划。具体什么计划?我们在饭桌上讨论的“新西兰牛奶”计划也说不定。黄永砅的代理画廊唐人当代艺术中心总经理郑林说:“黄永砅不爱说话、身材瘦小,但是作品非常有爆发力,每次展览和他在一个展厅的艺术家压力都很大,一不小心就会被他的作品吃掉。”想想我2011年冒出采访黄永砅的想法也的确是从一个“不明觉厉”的段子开始。黄永砅做过一件长达21米,由列车车厢、纤维玻璃和毛绒玩具组成的装置《专列》,当时为了将其运进展厅,北京唐人拆掉了整面墙,这件作品仅制作花费就超过200万元。
相比之下,经常“一支毛笔走天下,画被扣押墙上画”的邱志杰倒是更具有中国文人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激情。2009年3月12日他在纽约前波画廊举行展览《莫愁:邱志杰近作》,因为将要展出的作品在到达肯尼迪机场后一直被海关扣押,为了展览能够顺利进行,他便请工作人员到纽约中国城购买了毛笔、墨汁,在画廊的墙壁上即兴作画,后来这个方式被他使用了很多次。这一次,邱志杰将继续水墨绘制,但配合装置展出。2010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时,他曾将明代画卷《上元灯彩》还原成了8个历史要素,并用绘画、装置等形式重新演绎成当代艺术作品《邱注:〈上元灯彩〉图》,此次展览将揭晓这一创作的完结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想想当年黄永砅没能进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书,倒是极好的。一起吃饭的时候,李豫闽老师也会开玩笑:“永砅啊!你应该感谢福建师大当初没有要你,让你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黄永砅觉得有道理:“可以这么说。”而邱志杰在做了自由艺术家后,又在2003年回到美院教书至今,也是极好的。因为有黄永砅面试失败的案例在先,邱志杰在考美术学院时已经想明白:“要做自己想做的艺术,必须先堵住大家的嘴。让别人知道,我不是因为文科成绩不好才考的美术学院。也不是因为画得不好,才去做装置和录像艺术。我可以什么都做得好,但最后我会选择我想做的。”
黄永砅不给自己定位,也不赞同别人给自己定位。虽然他与徐冰、蔡国强、谷文达被称为“中国实验艺术四大金刚”,但他说:“四大金刚?谁说的?媒体说的,不是我说的。”邱志杰给自己的定位则是“文人”,是“通才”。他用“画地图”的方式将身上的武功打通:“中国学问的目标是通向所谓的‘道’。一个人读《四书五经》可以通向‘道’,通过砍柴也可以。通晓‘道’之后,你做很多事都可以做得好。不然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徐渭会去指挥戚继光打倭寇,王阳明是一个战神,曾国藩一个书生,给他一支军队,他就是一个元帅。”
邱志杰,《初识上元灯彩图》,纸上水墨, 70 x140厘米, 2010年
黄永砅,《羊祸》,装置尺寸可变, 1997年
黄永砅1954年生于福建。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任教于厦门第七中学。1989年移居巴黎。黄永砅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与蔡国强、徐冰、谷文达被并称为“中国实验艺术四大金刚”。他是达达精神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发起并组织了艺术团体“厦门达达”。1985年,他采用轮盘来决定色彩选用的次序和图绘,由此产生貌似绘画实为“反绘画”的“非表达绘画”,被认为是当代艺术方法论的重要建树。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总体艺术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硕士、博士导师。居住在杭州和北京。邱志杰的创作领域贯穿绘画、摄影、装置、录像和行为等,他是中国最早在观念摄影领域进行探索的艺术家之一,是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和组织者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广泛的理论写作者和策展人,曾担任“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
编辑: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