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点茶无须饶与汝 兔毫鹧鸪吸春露—建阳窑
0条评论
2014-06-21 10:23:1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罡
兔毫究竟如何形成?
兔毫釉是以黑釉上露有褐色的状如兔毫的铁锈色结晶条纹而得名。那么,这种神奇的“兔毫”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要知道黑釉是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当釉中的含铁量高达8%-10%时,烧成的釉色便呈黑色了。兔毫盏胎中的含铁量高达9%,在高温下,瓷胎中有部分铁熔入釉里,釉层中产生的气泡把这些铁质带到釉面,温度达到1300℃时,釉层流动,铁质流成条纹状,当冷却时就会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这样就形成了褐色的所谓的兔毫。
建窑的辨别主要还是从器型、胎、釉三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1.器型:建窑产品以兔毫纹碗盏为多见,另见有少量的钵、玉壶春瓶、小罐、小壶等,器型偏小,大器少见,其胎、釉特征与碗盏类相同。最具特色的建窑兔毫盏有敛口和撇口两大类,据建窑遗址出土物分析,撇口碗盏少于敛口碗盏,其造型皆为口大足小,形如漏斗,底足为浅圈足,可见旋坯纹。有的碗盏底足见阴文印刻有各种文字、图案纹。碗盏类口径最大的有20厘米左右,小的9厘米左右,较为常见的为12厘米左右,标准器为12.5厘米左右。
2.胎:建窑产品因胎土含铁量高,胎骨极厚重坚致,呈黑褐色,质地粗糙但十分坚硬,古有“铁胎”之说,敲之有清脆悦耳的金属声。碗盏类的口沿部份胎较薄,腹部以下至底与圈足则厚度最大,有的则厚达1 厘米,胎薄者少。北宋碗盏胎体比南宋更为厚重粗糙,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均有露胎处,露胎面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整,这是建窑黑釉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3.釉:釉色黑而滋润,有光泽,釉面有白色小疵点,口沿为褐色。碗盏类口沿釉薄(仅1毫米),腹部以下逐渐增厚,碗盏内底最厚(达7--18毫米),器内满釉, 器外壁施釉不及底,器内外釉里见有细长的兔毫纹,兔毫纹不明显,兔毫纹在阳光下闪蓝银色光。器外壁釉有垂流厚挂现象,在器底周围凝聚成不规则的滴水珠状釉珠,滴珠大者真,这是建窑黑釉碗盏的重要特征之二。
建盏类茶具深受社会各界喜爱,因此从宋至元代,各地竞相仿制,特别是福建沿海一带的宋元建窑系仿建窑产品很多,但它们大多器形较小,以中、小型碗为主,釉层也普遍较薄,缺乏建盏的肥厚之感,釉色大多呈酱黑色或酱红色,除少数窑址外,鲜见兔毫纹,且纹理大多粗而短,少见细而长者。胎骨较薄,色以灰白居多,缺乏建盏的凝重厚实之感,器底足较平,足根少见倒角(修刀)现象。
2000年左右一批高仿的质量较好的“免毫”建盏,被北京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买走不少,使他们上当受骗。此事也作为当时收藏圈里的一件大事被流传至今。所以建议朋友们应该多看一些窑址“碎瓷片”标本,只有通过碎片标本的研究与对照,再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才会感觉书上的“理论”不再苍白空洞,才能更准确地鉴定、鉴赏陶瓷艺术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与修养。
建窑在拍卖收藏市场上的存世量还是不少的,但是与其他窑口的高古瓷一样都缺乏精品。2008年长风拍卖,一件宋建窑油滴盌以168万元人民币成交;2008年崇源拍卖,一件南宋建窑油滴盏(曜变)以114.8万元人民币成交;2010年嘉德拍卖,一件宋建窑兔毫盏以112万元人民币成交;2013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件建窑黑釉油滴盏以195万港币成交。从近几年的拍卖成交价格来看,建窑作为高古瓷中的民窑精品还是被市场所认可的,但是相比明清瓷器来说价格还是相对较低。正是因为如此,近几年建窑瓷器也被藏家们竞相购买,成为收藏的一大热门。宋代南方的民窑无论饶州窑、龙泉窑、建阳窑都能让人感觉到一股秀美之气,那宋代北方的民窑又是怎么样的风格呢?下一期【大藏+】让我们来看一下宋代北方民窑的粗犷之美—磁州窑。
编辑:李罡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