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基金投资公司,英国美术基金(FineArtFund)的成功之道一直是个迷。几百年来,富有家族视艺术品为一种装饰,视购画为一种消闲娱乐方式,视藏画为一种传统和身份象征;对于新晋富豪,画还是一种很有品味的炫富手段,足可以将自己与土豪划清界限。十年前,艺术品的功能和社会定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和跨越,从一种被欣赏的玩物,跨界进入了投资领域,和股票期货房地产等一起,并肩成为二十种最热的投资品之一。英国美术基金的创始人和掌门人菲利普·霍夫曼(PhilipHoffman)看到了这个市场真空,创立了全球第一家艺术品投资公司。他自称为全球二十三个国家的精英富豪家族服务,是业内龙头老大及领头羊,其95%的交宜都在赢利。他的成功秘决来自于他的顶尖专业顾记者团队以及他首创的艺术品TrackRecord(追踪纪录)。
采访当日(六月二十四日),正是佳士得和苏富比举行拍卖的日子。霍夫曼忙得团团转:白天接受媒体访问,就艺术品投资前景发表观点,晚上则到拍卖行参加竞投。他曾是佳士得最年青的高管,参与管理全球业务;现在则是拍卖行里的大客户。采访原定在霍夫曼的办公室进行,可紧接我的采访之后霍夫曼有一个CNBC的电视直播专访,所以,对话就改在CNBC伦敦分部楼下的大堂内进行。
我们的话题从晚间拍卖开始谈起。
记者:这场拍卖,有中国人参加竞投吗?
霍夫曼:是的。昨晚在苏富比拍卖上,一位中国富人想竞投莫奈的画。有一位俄罗斯买家和他竞投,起价从二千万美元起,最后拍到了三千一百万。去年十一月,一幅培根的画售出了一亿四千万美元,当时就有一位中国人想用一亿美元参加竞投。
记者:你参加竞拍吗?
霍夫曼:是的,接下来十天我们大概会花一千到两千万美元参加竞拍。
记者:你们打算竞拍什么?
霍夫曼:一是买些罕见少有的艺术品,再就是竞拍些升值潜力高的,还有就是帮私人收藏家们买他们心仪的收藏品。
记者:富人为什么喜欢买艺术品?
霍夫曼:第一,艺术品易于携带。过去,一张一千万美元的画,放在皮箱里就可以出入境。不过现在由于海关等出入境管理,没那么容易了。第二,艺术品的贮值功能。第三,艺术品是二十种主要投资对象之一,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在过去二十年,如果你买入了蓝筹艺术品,回报在3-5%。如果你买入了当代艺术品,回报可能在25%。第四是用来炫耀,展示自己的财富。不久前我去一位客户家,他领我参观画室,其实他就是想告诉我:这个房间的画价值近一亿英磅。有些富人喜欢用展示名画来炫富,比如说梵高和莫奈,别人就会马上明白:此人不是一般有钱,而是超极富有。
记者:为什么艺术基金投资公司会在十年前突然风起云涌?
霍夫曼:因为一直以来艺术品都是私底成交,不会公之于众。如果你回看2004年以前,不会看到任何有关艺术品投资的文章。
因为那时艺术品的价钱和顾客一直都是秘密,人们无法知道买入与出售的价钱。这一直都不是媒介可以公开报道的信息,人们对此也一无所知。富人们静悄悄地买入或卖出艺术品,从不公开价钱。所以完全没有可能在因特网上找到艺术品的价格,更不用说去追踪艺术品的价格走向趋势。可现在这些都变得容易些了。
一半是因为人们的兴趣增加了,一半是因为我们开始引导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告诉人们艺术品是一种投资对象。我们不断地对全世界的媒体表达这种观点(艺术品是投资品)。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从事艺术品基金?
霍夫曼:因为我从中看到了机会,这是一个市场真空地带。作为一位商人,这是很让人雀跃的。我曾经在佳士得工作,所以我知道许多不为外界所知道的事,比如说艺术品的卖出与买入价。比如说一幅五万美元的画,十五年后可以卖到三百万美元。现在,富人们愿意拿自己5%的财产来投资艺术品,而过去,这是根本不会考虑的事情,因为艺术品投资无门可入。所以我创造了一种商业模式,帮助客人投资艺术品,并从利润中提成。
记者:为什么人们能那么快接受这种投资方式?
霍夫曼: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是如何操作,并且如何赢利。
记者:你说的‘他们’指的是谁?
霍夫曼:我指的是全世界各个国家中5%的顶尖富人家族。过去最大买家的顺序是美国、瑞士、德国、法国和英国,现在,顺序变成了卡塔尔,阿布扎比、香港、中国、美国、德国和瑞士。中国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也就是说,中国富人对艺术品兴趣的增加是非常迅速的。
记者:这么说来,富人们对画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
霍夫曼:是的。在过去十到二十年里,涌现出了大量的富商。他们买下了私人银行、私人媒体和金融机构,他们发现也应该考虑艺术品。过去人们买画多是为了兴趣而收藏,认为画不过是一张上了颜色的纸,最多不过值五千美元。可现在,艺术品变成了最昂贵的投资品,他们发现一张毕加索的画可以在十年间从一千万美元升值至一亿美元,十倍的回报。我们操作的项目中,最高有近五倍回报:我们当时以七万美元买入,五年后以二十五万美元卖出。成交最快的交易是2008年10月,正是金融风波来袭时,我们以四百七十五万美元买进,次日以六百万美元卖出。讽刺的是,那天正是雷曼兄弟破产倒闭那天。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