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北京的荷兰籍策展人戴汉志已经去世12年了,他一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2年后一次纪念他的大型展览会引发中国当代艺术圈的新一轮“战争”。艾未未等艺术家接连撤展,艺术家王兴伟发表致艾未未的公开信,UCCA馆长田霏宇与之的对话被贴到网上,美术馆发表声明……艺术圈一时成了口水仗的“战场”,而在喧嚣之外,与戴汉志有关的一切依旧安静地在展厅里展出着。
再起风波,或许是最后一份礼物?
近年来艺术圈开始像娱乐圈一样八卦了,约架、微博口水战,各种是非在美术馆外延续着。这一次的风波则来源于戴汉志,一位在中国扎根多年、已故去12载的荷兰籍策展人。
展览题目叫“戴汉志:5000个名字”,这是他生前未能完成的项目,一部未曾出版的词典,里面收录了几乎所有出生于1880年至1980年之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名字和介绍,大概有5000个。展览展出的则是这些名字中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架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等,它们的共同点是或多或少都是与戴汉志有关的。
托马斯·福瑟带来的是以戴汉志为主角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拍摄于1993年的北京。艺术家罗永进带来的则是《1992年的曾梵志》、《1992年的张恩利》等作品,画面里是如今成了腕儿的艺术家们的青涩时期。而除了这些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专门为这次回顾展而创作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赵少若的《以天堂的名义——寄给汉斯的礼物》就是其中一件,油画被搁置在盒子里,盒盖上则贴着一张EMS的快递单。
这本来是一场充满理想主义,足以把人瞬间拉回到人人踌躇满志、活力四射的九十年代纪念展。风波则是从艺术家艾未未将作品撤离展览开始的。他与戴汉志交往多年,两人曾在1999年与比利时收藏家傅兰克一起成立了艺术文件仓库,成为草场地最早的画廊之一。
这次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艾未未展出了三件作品,分别是油画《Violin with Golden Egg 》,装置作品《Piano》和《Safe Sex》。然而在得知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展览的公共新闻稿中,在参展艺术家名单中也作为“等艺术家”被隐去后,他带人将自己的作品撤出了尤伦斯展厅。
艾未未从来作风激进,难免引来争议,这次依旧。艾未未撤展之后,颜磊等几位艺术家相继表明立场、跟随撤出作品。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家王兴伟发布了一篇手写的致艾未未的公开信,里面表明了自己不撤展的立场,也对于自己和他是否还是朋友存疑。随后某以八卦著称的艺术媒体开始接二连三地趁热打铁,贴出各种相关新闻,还一度引用了策展人皮力写在事出前的微信原文“无处告别”,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当然,此举也惹得好脾气先生皮力称其为“恶意的老鼠行为”。
如今尘埃落定,回看这场展览,除却纪念戴汉志先生的本意,衍生出来的艺术圈几个怪现象则是更为值得深思的。首先是美术馆方面对于为了展览审核问题而隐去艾未未名字的最初起因,本来就是个相当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几方面力量之间的角力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其次艺术家们在事件发生后纷纷表态“站队”,在某些媒体和八卦心态十足的看客心中,撤展成为了“炒作、博人眼球”,不撤展成为了“表忠心”,天天挂在嘴边的“言论自由”反倒成为了封人口的胶布。
在展览之外,戴汉志绝预想不到,事实上也没人会预料到,一场温情的纪念展会成为引发艺术界论战的导火线。而让我们看得再远一点,或许这也是热爱中国当代艺术的戴汉志,送给当下中国艺术界的最后的礼物。
纪念戴汉志,那么谁是戴汉志
比风波和八卦更重要的事情太多,即使没有这场几方势力的论战,仅仅是这场叫“戴汉志:5000个名字”的展览也绝对值得你走入尤伦斯,正如策展人玛丽安娜·布劳沃所言,“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戴汉志对中国艺术界的重要性,作为策展人和艺术经纪人,他努力在中国和西方的艺术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多达四十余位,也基本上都是曾活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艺术家,当初与戴汉志结识正是在他们踌躇满志的最好年纪。
戴汉志出生于1946年,远从荷兰而来,多年扎根中国艺术界,最后病逝在北京协和医院,他的中国情怀自不必多说。他最初迷上中国是因为喜欢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在慢慢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更是进而迷上了中国,以至于年近四十终于决心来到中国,在南京开始正式学习汉语和写作,进而开始研究中国艺术史。
戴汉志正式扎根中国艺术界还是在1993年后,他在北京成立了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公司,公司没在工商局注册过,仅凭在长安街上的中国邮政注册的邮箱,开始为年轻艺术家们组织展览。那时候他拿的是访问签证,因此必须隔三个月就到香港办一次签证,再回到北京继续工作、生活。
到了1999年,戴汉志和艺术家艾未未、比利时收藏家傅兰克一起成立了艺术文件仓库,画廊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一两个展览,当时参展的艺术家吴山专、顾德新、李永斌、丁乙、张恩力等如今都是业内的大腕儿了,但在那时,他们都是在和戴汉志一起摸索着怎样在一个尚未形成的艺术商业氛围中生存下来。
说是“生存下来”,但那时候的日子并不算好过,戴汉志住在画廊里,生活和工作完全混合在了一起,每天喝简装燕京、浓咖啡,抽两块钱一包的都宝。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本来就瘦弱的他身体开始更差了。2002年3月,戴汉志病倒入院,一个多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12年后的今天,艺术家们集体纪念他,但你在中文网站上找不到这个荷兰人的百科。他作为一起艺术界风波里最不被关注的“主角”,被收录在艾未未等活着的名人们的介绍之下,那5000个名字里没有他。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