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秋光清絮》】
在经历被错划为右派和丧妻之痛1950年代末期,面对生活中强大的现实压力,庞薰琹开始创作以花卉、静物题材为主的艺术作品,以此来舒解困在心中的郁气。创作于1972年的《秋光清絮》显现出庞薰琹艺术中和谐完美的形式美感。整幅画面通莹剔透,散发着清新迷人的气息。庞薰琹采用点彩主义的画法,将玫红、淡绿、土黄、草绿穿插点绘,铺陈出色彩丰富而绵密的背景,以映衬前景芬芳鲜丽的花朵,这些插置在玻璃花瓶中的小野花在庞薰琹笔下展现出典雅脱俗的魅力,丝毫不见烟尘之气,其旺盛的生命活力更是令人难以想见这是出自一位刚刚历经生活磨难的老人之手。
【吕斯百《菊花》】
吕斯百是20世纪中国油画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年经徐悲鸿先生的推荐赴法求学,在法国象征主义大师夏凡纳
庄重宁静的画面与现实主义杰出画家夏尔丹平和简素的艺术熏陶之下,形成了自己洗练、质朴的绘画风格。在吕斯百的作品中,风景和静物占着重要地位,产生过很多优秀的作品,本件《菊花》就是静物画的代表之作。画面中,画家以点描的笔法精心梳理繁茂的菊花花瓣,将菊花婀娜的百态造型统一于一片片素雅的颜色之中,简练而生动,温润的白瓷花瓶突显出繁花落落大方的绽放姿态,其柔和细腻的光泽增添了画面沉着优雅之意境。
【孙宗慰《溜冰场》】
孙宗慰擅于在普通的、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捕捉美,这得自于40年代初期他随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以及途中对少数民族风情的悉心描绘。孙宗慰蒙藏生活的系列作品将民族的服饰之美彰显出来,这其中甚至有一批专画背部形态的作品。虽然背对画面,但形体的变化十分微妙。
本件《溜冰场》描绘了一个曼妙女子的秀丽背影,她微微侧着头与着蓝衣的同伴相谈,背景处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溜冰场上欢快地嬉戏玩耍。这位身材姣好的女子正是孙宗慰的同事吴作人的亲密爱侣萧淑芳,此时的她跟随丈夫与孙宗慰一同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作于1947年的《溜冰场》并非小景写生,而是一幅精心的创作,是在1946年的同名创作小稿基础上的再创作。相比起创作小稿,《溜冰场》的构图更加饱满,主体人物的分量在画面中更加突出,冰场喧闹的气氛也渲染得恰到好处。在用色方面与同年创作的《剧场》相得益彰,两幅作品均以浓厚的红褐色调为主体,展现出高雅庄重的格调,给观者以静谧典雅之感。
【朱德群《永存的刹那》】
作品《永存的刹那》创作于2002至2003年,是画家古稀之年所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大尺幅二联画作,曾参展于2008
年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朱德群八十八回顾展",巨型的尺幅令人震撼,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珍贵之作。此时画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其作品不再以自然史诗般的激昂为创作的基调,而是表现出"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一种东方式的极致宁静。朱德群在东方抽象哲思中,提炼出"静"与"和",他突破了西方抽象艺术主观性绘画中无意识的、放肆的笔触,从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超越至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神游之中。
《永存的刹那》作为朱德群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浓缩了艺术家毕生艺术追求的精华,完美地展示了朱德群先生一直致力的东方文化"国际化"的伟大尝试。在《永存的刹那》中水光天色,酣畅淋漓,狂放的笔触和极具韵律的色彩组合透出一种豪阔的气度。朱德群是在为大自然"画像",光晕的飞舞、线条的奔驰捕捉着大气的流动、山川的呐喊与海洋的呼啸。画面的中心部位,彷佛进入长川大江的入海口,飞溅的笔触是激荡的水花,再现了气吞山河的气势,幽冥中跳动的橙红色微光犹如宇宙生命的最初光源,朱德群的抽象绘画是自然与他灵性的结晶。《永存的刹那》中至美的艺术形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情感热烈深沉而不矫饰喧嚣,智慧隽永明快而不邀宠于形"。通过《永存的刹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积极投身对西方抽象表现的现代艺术语言发掘的同时,东方艺术的笔墨精髓和精神意涵依然是朱德群最宝贵的创作财富。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