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分手大师还是独身大师——大师也光棍儿
0条评论 2014-11-10 18:43:40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李晶整合
双11又来了,对于普通单身青年来说或许意味着淘宝疯抢打折货,对于2B单身青年来说或许意味着超市里偷偷扎扎别人的安全套,但是对于你——可爱的、文艺的、一直关注99艺术网并有着良好品味的、上述两项事都不屑做的你来说——或许你的光棍儿节会过得更无聊好吗!!!……因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稿子,为的就是在这寂寞而无情的节日里安慰你的心。不只是你单身,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单身!并且,光棍儿的身份无法阻止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哲学家、作家……

Whatever,单身不丢脸,重要的是热情享受生活,让自己在任何状态中都拥有最佳状态!

艺术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
 
达·芬奇
 
1476年,24岁的达•芬奇被控与他17岁的男模特雅克布•萨尔塔雷利发生同性恋关系,在两次听证会后,这案子因为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这次审判无疑给达•芬奇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之后的岁月里,他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私生活,甚至用倒写法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

许多历史学家指出达•芬奇倾向于男性,他一生从未与任何女人有过亲密关系,他的画作也证明了他对男性美的迷恋。他的素描基本上只针对男性裸体,对性器官的描绘尤其引人注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很少画到女人脖子以下的部分,即便画了,性器官也非常模糊甚至扭曲。

另外,达•芬奇笔记本里的许多注释暗示了他与男学生沙莱的暧昧关系,据说这关系持续了28年。达•芬奇去世前不久完成的画作《施洗者圣约翰》美丽却妖冶,画中那男女莫辨的圣约翰原型就是沙莱。达•芬奇于一张帐单上有过关于沙莱的记录,在1490年的圣抹大拉的玛利亚节开始和达•芬奇住在一起,他是来自奥雷诺的一个10岁男孩,沙莱是达•芬奇给他起的绰号,意为"小魔鬼"。

\

米开朗琪罗
 
同样,米开朗琪罗也终身未娶,不少人据此推断他喜欢男人,说他是同性恋者并非空穴来风,他确实不怎么爱女人,甚至无法在有女人的屋里多停留。他的雕绘中也有女性内容,却从未涉足过娇媚的少女题材,绘制的都是丰腴、成熟的女体,呈现出接近男性的力度,据说米开朗琪罗即便在绘画女体时,用的也是男性模特。他与多个男模特有过情感纠葛,1532年秋天,23岁的卡瓦切里在圣安杰洛与米开朗琪罗初次见面。他翩翩的风度、高贵的姿容立即吸引了这位艺术家——这也令我们有幸看到《大卫》、《摩西》、《奴隶》组像、《创世纪》等一系列惊人之作。

\

拉斐尔
 
拉斐尔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拉斐尔的一生是非常顺利幸福的,充满了温暖、爱护、肯定、自信、安全感。这些都是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的一生所十分欠缺的。

拉斐尔为人谦虚,待人诚恳,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很早就成为了一个超级巨星和万人迷。他的性情就像他的画一样四处受人追捧,艺术家们都把他当作成功的典范。拉斐尔于1520年他37岁生日那天去世,关于他去世的原因也有多种推测,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是:是与情人玛格丽塔•卢蒂的过度纵欲导致发烧致死。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

\
 
无论梵高的画作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天价,这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和拉斐尔一样,他在世也只有短短37年的时间,这短暂的一生里到处充满了屈辱与酸楚,无数次的解雇与不解,无数次的拒绝与争执,让他陷入执迷的疯狂。

梵高有过三段失败的感情: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他工作勤奋,不久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在伦敦,他对房东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梵高认为尤金妮亚是一位绝代佳人,为之神魂颠倒。相反,尤金妮亚讨厌他发出的猛烈追求攻势。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坚决拒绝了。当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亚求爱时,尤金妮亚告诉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订了婚,不久,梵高亲眼看到尤金妮亚紧紧依偎在一个瘦高个男人的怀里,两个人热烈地接吻。梵高的梦想幻灭了,痛苦不堪的他离开了伦敦,去了巴黎。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见到了在他家里做客的刚成为寡妇的凯表姐,凯表姐热情而大方,她的美丽几乎使梵高沉醉。凯使他重新认识了爱情,理解了爱的真谛。然而,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而且,让梵高伤心的是,和他的初恋尤金妮亚一样,凯对他几乎也没有任何兴趣。梵高终于忍不住向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但是,听到梵高表白的凯很愤恨地离开。

经历了两次爱情的挫折后,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画画上。有一次,在画素描时,梵高认识了曾做过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后,就给梵高当模特儿,有时还为他做菜、烧饭、洗衣服。这些举动让梵高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萌生了结婚的念头。不久以后,两人就同居了。尽管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但二人义无反顾地决定:当梵高每月能赚到l50法郎时就结婚。然而,克里斯蒂娜在当妓女时把身体给弄垮了,她虚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营养品。而对绘画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钱花在了买颜料和雇模特上,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最终,由于梵高无法赚到150法郎的月薪,他与克里斯蒂娜彻底断绝了关系,结束了自己的第三段爱情。

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年)画家

\
 
1926年,培根因为在家中试穿母亲的贴身衣物而被父亲逐出家门。16岁的他来到伦敦,靠母亲信托基金中每周3英镑的支出勉强度日。这一时期,拥有俊俏脸庞的培根同时混迹于底层社会和高雅厅堂,他做过女装销售、仆人,也许还做过"小白脸",他曾在泰晤士报上发布过"绅士伴侣"的求职广告。

1927年和1929年的巴黎之旅,成为培根走向艺术的转折点。巴黎蓬勃的艺术氛围感染了培根他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回到伦敦后,完全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培根以"家具设计师"的身份开启了艺术生涯。

同性爱人乔治•戴尔和培根的关系是这位艺术家职业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963年,54岁的培根搬进伦敦南肯辛顿一处二层楼房,在这里迎来了他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乔治•戴尔,一个英俊健美的小偷,此后一段时期,他成了艺术家最钟爱的模特。"培根会被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吸引,"英国艺术史学家马丁•哈里森说,"就像他自己的阴暗面,喜欢在肮脏的俱乐部游荡,酗酒、赌博和淫乱。培根热爱冒险,在艺术和生活上皆是如此。"

\
 
乔治·戴尔与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对油彩的全新运用构建出这个世纪的伟大形象,他不断扭动笔刷,辅以毛纺织物、蜡笔、调色刀、喷漆等工具和材料,甚至以破坏的姿态将颜料投向画布,这类充满暴力色彩的图景,却是艺术家通过丰富耐心和独特品位精心设计的。

尽管很多人认可培根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具象画家,但那些未被其流畅笔触和丰富配色征服的人也许会给他贴上"堕落的怪物"或"20世纪灵魂暗面"之类的标签。面对扭曲的人物肖像、歇斯底里的商人和奇形怪状的野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有一个著名的评价:"描绘恐怖图景的可怕男人"。

36岁的乔治•戴尔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培根。痛苦的无以复加的培根自此逐渐远离了以前的社交圈,画风也随之转变。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行为艺术家

\
 
"欢乐并不能教会我们什么,但痛楚、苦难和障碍却能转化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1976年,在阿姆斯特丹,玛丽娜遇到了她的灵魂伴侣--同为艺术家的乌雷。他们在合作和相处中互生爱意,不久,玛丽娜回到贝尔格莱德与丈夫离婚,开始了和乌雷共同合作行为艺术的生活。他们在一起的12年里,他们创作了很多行为艺术,包括《空气中的障碍》《呼/吸》《海上夜航》《相同的错觉》等。

为期90天的《海上夜航》是他们行为表演中最为艰难的一个项目,他们想知道身体保持静默的情况下,仅用思想能否赢得空间和观众。因此这个行为表演的形式就是他们面对面坐在那里,盯着彼此的眼睛,一动不动。他们的首次表演是在墨尔本第一届雕塑三年展上,对他们来说,这次首演像噩梦一般,长达八个小时的对视,一动不动,对于身体上的疼痛,出了忍受直至疼痛消失,别无他法,他们感觉糟糕。这个项目,改变了他们的能量,甚至让他们彼此仇恨,但他们已经做出承诺,无法食言。正是在这表演中,他们逐渐开始有了分歧。

\
 
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
 
而他们在中国长城表演的《情人-长城》,则预示了他们关系彻底的终结。1988年3月30日早晨10点47分,阿布拉莫维奇登上从黄海中升起的山海关,开始往西走,而同一时刻,乌雷则登上位于甘肃省内的嘉峪关,往东走,历时90天,即在6月27日,他们在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的二郎神的一条峡谷中会面了,他们相拥,玛丽娜在乌雷的怀里而泣,同时他们的关系也在见面中画上了句号。

自长城分手,两人天各一方,乌雷从行为艺术界销声匿迹,直至2010年3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乌雷出现在阿布拉莫维奇对面的椅子上,隔着一张木桌,这对曾经同生共死的22年未见的恋人伸出双手,十指相扣,阿布拉莫维奇不禁潸然泪下。

"艺术家不应该爱上另外一个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宣言》

草间弥生(1929-) 日本艺术家

\
 
“我忙于我的艺术,我没能想过婚姻。”——草间弥生

曾经有记者问草间弥生,你害怕男人吗?草间弥生回答:是的。草间弥生坦言:"我对男人没有多少正面的感受。我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和男人有性关系了。我的父亲是那种周旋于女人间的男人,我可怜的童年就是伴随着这些长大的,这对我的影响可能是很大的。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直到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添浪漫色彩。柯内尔是近代美国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奇怪的外套,我被吓坏了,以为自己见到的是一个幽灵。"

\
 
"他每天写信给我,打无数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呼唤我,以至于有人问我,电话是不是坏掉了。我说,不是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和我通话。"草间弥生后来回忆,柯内尔有一天,竟然给她写了14封信。这种情信与电话随后持续了十年,他们开始了一种"纯洁和神圣的关系"。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约瑟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们除了接吻,并没有性的接触。在这段关系里面,约瑟夫的母亲扮演了十分畸形的角色。有一次草间与约瑟夫在自家草坪上接吻,被约瑟夫的母亲看见,盛怒之下的母亲提了满满一桶水,从他们两个人头上浇下去,并威胁约瑟夫:"不可以碰女人。我不是已经跟你说很多次了,女人很脏,是梅毒和淋病的巢穴。结果,你还带女人回来,和你接吻!"对于这一切,约瑟夫将草间晾在一边,而是首先向母亲道歉。

草间弥生日后在《无限的网》中提到他时,写道:"我从约瑟夫•康奈尔身上学到很多很多。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譬如说,那种基于侍奉神的立场进行创作的态度。他不是为了自己、名誉或金钱,而是为了亲近神才创作。没有比他更单纯的人了。在我所有创作艺术的朋友当中,他最伟大。"

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1973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独自一人在精神疗养院生活。

编辑:李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