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S2014】第三单元圆桌讨论:艺术收藏与消费有什么样的联系?
0条评论 2014-12-12 19:51:4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第三单元圆桌会议现场
第三单元圆桌会议现场

李海峰:在场三位收藏家有一个共识,账户上可用余额并不是十分宽裕。收藏家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收藏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很多微妙之处实实在在地说出来了。现在还有三位,应该是拍卖行界几位大公司的掌门人,董国强先生说到拍卖行在目前的具体形势下也在做各种拍品的多样化,甚至运营方式也在一步步地影响这些收藏家的需求,甚至更具体地提到网络、新媒体、互联网,确实也证明了这几位拍卖业的老大同时也对互联网很热爱。对于这些收藏家的需要,具体情况拍卖这一个界别,他们的消费投资过程是怎么考虑的?怎么配合?怎么适应?

董国强:从我们做拍卖的角度来说挺恨收藏家的,买了不卖。买了不卖就造成拍卖资源的匮乏。

李海峰:有没有一个不完全统计,您觉得买了再不卖出去的,买了过一段时间要释处的大概比例是多少。

董国强:纯粹的收藏家只买不卖的比例,在中国目前的买家里面,这个比例还是非常小的。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建博物馆,还有一些企业家觉得目前的市场价格微调,企业有一些钱,有志于成为收藏家。再有一些人以喜欢为目的,以消费形态来进入的。这样的比例越大,就加速市场资源的匮乏。很多作品沉淀了,过去这么多年拍出去的作品再想找回来是不可能的。作品就越来越少,因为毕竟是一个不可再生的资源,现在你要动员朱先生把马远的作品拿出来拍卖,就跟要他命一样。陆总有很多好作品我也知道,我们惦记也没用,他把它看得像孩子一样,你不能上人家家里抢孩子,包括唐炬也是收藏很多油画。

收藏是分一个阶段的,有些收藏家在不断地收藏过程当中会调整自己的藏品。不是说他自己变成生意人了,是因为他认为我过去买的一些东西和我今天收藏的品位以及我今天收藏的系统有背离,或者是认为这些东西无所谓。有的时候觉得玩够了,玩更高档次的,也有这种情况,当然我们是盼着这样的,我们总是盼着收藏家淘汰一些作品,才有机会。现在来说这种情况是因为拍卖在中国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不断地沉淀,资源越来越少,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从我们来讲我们又很欢迎收藏家来参与这个市场,希望这样的人越多越好,为什么?有志于成为收藏家的人不是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他买了以后肯定会付款。很少听说一个很有名的收藏家买了东西不付款,往往是对市场情况不了解,按他的话说是被忽悠了,觉得上当了。买了以后身边有几个人说你这个东西太贵了,肯定被拍卖公司骗了,肯定被赵旭给你忽悠了,大众眼中没有接触拍卖行的人的眼中觉得拍卖公司都是骗子。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凡是在网络上天天说拍卖公司是坑人、骗人的,这些人都没有参加过拍卖,都没有来过拍卖场。

李海峰:即便拍了也可能是为了两个汉堡来的。

董国强:吃了汉堡的人都不会说这个话,人都有良心的,吃人嘴短,吃了汉堡的都不会说这个话,我认为大部分人没有来过拍卖,根本不知道拍卖是怎么回事。这些买东西的人本身是很脆弱的,他本身就是战战兢兢来的,然后被身边的人一吓唬,然后就给我们最终的交易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另外,收藏家越多我们市场存在的基础越坚持,这就是收藏和拍卖的关系。

互联网这个事还是赵旭来吧。

赵旭:消费像朱老师、陆老师,跟唐老师相比,他们的消费概念是不一样的。朱老师是花了400万美金买了一个马远的作品现在值15个亿,03年买的,他是靠眼力的;陆老师半年前买了一张唐卡,他讲张葱玉先生的那本书里边是带图的,那件作品比朱老师这件东西最起码是平级的,在一个小拍上,不是佳士得,也不是苏富比,法国一个小拍上靠一个图片,底价1500欧元,1.3万人民币,最后举到几千万。靠一个图片,他们都是收藏和消费。但是朱老师跟陆老师的收藏、消费以后带来的升值空间比唐老师大,因为唐老师是在审美,他们是研究,研究带来的像15个亿也不会卖的,马远的册页,已经是全球古代书画20件重要作品之一,包括朱老师那件作品,我想给他两个亿他也会卖的。

概念和乐趣不一样,买珠宝绝对不是为了升值,买珠宝、手表的,我每年自己买一块表、一辆车,绝对不是升值的。尤其是车是贬值的,手表也是贬值的。当然没戴过过一段时间升值也是很少的,收藏就是乐趣,以后成什么样子你要研究下去性质是不一样的。

李海峰:赵总有点儿环顾左右而言他,到底互联网相关的拍卖到底前瞻性如何?哪些地方落到实处?

赵旭:艺典中国做的是一个平台,不是拍卖公司。比如佳士得、匡时、保利放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一个拍卖行为,像ebay一样是一种拍卖行为,ebay的成交是巨大的,不是我去争东西,互联网并不是卖不了贵的东西。电商是一个趋势,这是很复杂的问题,这个讲起来那么要给我三年。

李海峰:方向非常坚定,具体阐述时间不够,蔡总这儿一直没有说话,刚才两位拍卖界的同行说了很多具体问题,您同意吗?或者有哪些更新的点?

蔡金青:讲到收藏家品类多样化,作为拍卖行,有一种责任或者是一种任务引导这种情趣、兴趣的转移。我们一直有一个理念是艺术无国界,中西方融合的概念像王中军先生是从中国的写实艺术家的作品开始收集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的对西方的印象派、西方的作品开始感兴趣,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的教育很重要。佳士得花很多时间策划不同的展览,对东西方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对话、融合,给很多已经是收藏家的客人有一个了解更多的世界艺术的奥妙跟美妙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艺术作品也会打动或者是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收藏家。这个过程中你说消费了,买了这个作品,最终这种乐趣还是通过跟作品的交流,或者是跟大家的分享。这个分享也是消费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作品挂在他自己的家里、书房里或者卧室里,只是作品的一种交流,如果摆在一个公共的美术馆里边,像刘益谦先生建龙美术馆,他最大的愿望是他希望把他的收藏跟社会分享,这就是收藏家非常值得尊敬的地方。艺术最终是打动和影响他个人,他希望把这个回馈到社会,跟社会分享,有这么一种责任跟社会分享。还有很多收藏家,很喜欢把中国在海外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带回中国,也是一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超出了个人的喜悦或者是个人消费的一个水平。他希望能够通过做这样一件事让中国的艺术得到更多的认知,把这样好的中国作品带到自己的国家,跟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李海峰:刚才蔡总说的这个把艺术作品挂在家里自己看作娱乐,是一个封闭型的价值体现。更大的是开放性,收藏家对美术馆公共的开放,收藏关注的门类也是多样性的。就台上这三位收藏家朱老师和陆老师差不多,相对来说更近一些,唐炬先生是两个门类,蔡总您作为佳士得对待收藏家关注门类的多样性,是不是也相应有一些策略。

蔡金青:我们看收藏家有几种:首先个性上是最有好奇心的人,很小开始发现、喜欢、猎奇。例子很多。这个过程中学习是他们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看到很多收藏家一开始从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管这个领域是油画、银器还是石头都有可能。往往在收藏过程中,因为本身具有很多好奇心的人会不断地钻研,一种方式的钻研会在这一个单独的领域越走越深。我收藏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他的朋友、老师或是跟他相关的周围这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他会开始深入下去。

另一种趋势可能说这个领域通过我的收藏、学习已经觉得很了解了,他的好奇心驱使他“我可能要去别的领域了解”,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拍卖行,这种品类的多样化非常重要,佳士得有80多种品类,现在这个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收藏家、买家进场也创造很多新的品类。比如今年在上海所做的“中国当代设计”的品类,这是在佳士得全球一个新的品类,而且选择在上海推出中国当代设计,会引来新的买家,这些人是特别追求典雅的品位,追求古典、现代、当代的结合,能够在生活里体现出来。这次中国当代设计中就是能够把现代跟当代的对话,中西方的对话,选择的中国的设计,这是最终中国最古老的这些公平的品质,又有纯天然的,中国最稀有的材料,再加上当代理念的设计作品。这个引来了全世界很多爱好者的参与,这也是让我们特别欣喜,或者是意外惊喜的一个原因。

李海峰:今天我们艺术市场的高峰论坛,这个时间是12月12号,这个时间如果说辞旧迎新为时尚早,但是作为企业来说,很多企业都开始编制明年的计划,作为收藏家个人也许会对明年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我们第三场论坛圆桌讨论的最后阶段,我请在场的几位嘉宾每个人用简短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围绕着收藏和消费,2015年打算做的事或者是对艺术市场的前瞻。

朱绍良:2015年可能是市场比较兴旺的一年,股市都挣钱了,挣钱之后干什么?消费。到哪儿去?到佳士得、保利、匡时,赚钱不能白花,还有荣宝、苏富比。

李海峰:拍卖界非常团结的一番气象。

唐炬:我今年的秋拍有一种感觉大家看因为大的经济环境的原因,市场有一定的波动,我个人觉得是一种机会到来了,如果大家都高涨的时候作为收藏家就有点儿麻烦总是争不过别人,下不了手,今年秋拍的感觉我认为机会来了,但是得准备子弹,15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从结构上把子弹弄得活泛一点,不能老是捉襟见肘。赵总也知道我在探讨一个问题,如果把收藏作为一个事业可能也需要一种开元,我这十几年确实用力过猛,搞的手中资金链非常紧。为了买画把房子也卖了,但是毕竟没有那么多房子可以卖,重要的之前的作品又没法卖,坚持到现在还是有一些想法,虽然目前不现实,但是我确实在内容梳理上向着做一个美术馆的目标坚持、前行。虽然有点儿辛苦,还是在坚持,这个坚持需要子弹,并不是说手里这些作品全部要留着,董总说了收藏家可恨的地方就是不卖,我说是要卖的,但是要找好的时机,这种树立不是说没用的草率地处置掉,我说的“没用”不是作品不好,像我刚才举的例子主要的板块之外的对我是没用了,但是对其他藏家或者是某部分需要的人也应该是一些好的资源。但是这个梳理的过程,艺术品的交易没有那么快,不像股市今天挂单立马交割,股市需要审时度势,找合适的时机,因为资源毕竟有限,虽然我个人积累了多年有了一定的数量,确实要树立,但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最近我和一家带有一定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赵总这样的拍卖公司,还有金融、银行的金融机构探讨一个办法,金融杠杆和手段对我来说是一个帮助,既然梳理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金融手段、银行力量帮我买新的,旧的慢慢通过拍卖公司再去运作,15年我在这方面会动动脑筋。现在已经接近完成了,几个月的沟通、铺垫、论证,已经接近能走通这条路,对我来说信心满满,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机会,15年我会继续努力前行。

陆忠:2015年还是三件事:第一是卖;第二是买;收藏家说是不卖东西一定是误解,收藏家一定是也买也卖。第三是讲课,老前辈把他们的知识经验告诉了我,我经历了二十多年也毫无保留告诉后来者,让大家少走点儿弯路。

董国强:对于我们来说新的一年走的还是老路,还是春拍和秋拍的征集,征集会更加艰难,会更加困难,因为市场处在这样的一种不是非常让人振奋的状况下,征集会很困难。结合刚才说的收藏的话题,我认为市场成长过快是不利于收藏家的培养的,而且会让一些本来有志于收藏的人因为获利被变成投资或者是投机。所以行业竞争的激烈也造成了很多人本来是可以成为收藏家的,最终变成了投资者。

同时市场相对低迷的时候对收藏家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刘益谦私下跟赵旭说,你现在赶紧找好东西,最好能找到好东西出来,我买。今天他也说股市在1400亿成交额的时候谁要说一天能够达到……股市最低是300亿、400亿的时候,一年前谁要说股市一天成交7000亿的时候所有人都说这个哥们疯了,但是今天就疯了,1万3千亿全世界的纪录,大家都认为市场没钱的时候创造了1万3千亿的成交额,艺术品市场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谁也无法预料。

李海峰:包括董总都是一个审慎、期待的过程。

赵旭:今年是2014年,五年前是2009年,09年非常像明年,08年是全球国际金融危机,但是09上半年已经开始复苏了,目前从股市的动态,还有目前的经济状况跟全国的经济状况,我感觉是跟08年那个时候很像。

09年保利拿到尤伦斯几件重要的拍品,刘益谦买了三件。09年是中国艺术品过亿的时代,是从09年开始的,就是从经济最差开始复苏一直走到现在。像今年看“中国新绘画”,以程昕东艺术中心、蜂巢为首的赚了大钱,新绘画、新水墨的主流也跟09年很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机会,就是明年迎来保利十周年又会像09年一样,刚才陆老师也说明年我给你两件,一个月前也说明年给你一件,唐炬也支持我。明年我会有一地毯式的全球征集,我会把握住这个机会,明年给各位一个惊喜,像09年一样。

蔡金青:融合、创新。我确实坚信艺术市场是一个全球的市场,希望更多市场的开放能够把更多全球的艺术呈现给中国市场。

创新是佳士得开始做拍卖,对佳士得内部体系也是一个新的创新,在中国我们是来得比较晚的,要向很多内地的拍卖行学习,所以我们只有走创新的路,而且继续坚持这样的理念,才有更多的机会。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