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拍卖艺术品,是近两年才兴起的。从无到有,再到遍地开花,以致艺术家、画廊和拍卖公司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这种交易方式有独特的优势,也有局限性。近日,记者联系到了上海八号桥文化公司“8号拍”主持人贾女士,并采访了参与微拍的我市画家杨全经,他们谈出了对“微拍”的不同看法。
贾女士说,“微拍”,近似于一种微信群聊,不过更规范,通常选择固定时间段进行拍卖,由一位主持人主持。拍卖方将征集来的作品图片——通常为十幅以下,以及作者的信息发送到拍卖群里,所有关注此群的人,都可以参与竞拍。购买者可直接在平台上出价,或者直接给拍卖主持人留言或打电话出价,最后以出价高者获得拍品。有的微拍平台还提供线下预展,购买者可以在拍卖前现场参观。
“拍卖方通常会选择一些稍有名气的艺术家,作品价格不会太贵,如果是名气很大的艺术家,则选择小幅作品,从拍卖数据看,成交价差距比较大,从一千元开始能达到一万元。”贾女士告诉记者,价格太高的作品,成交不理想。一次拍卖,短则半小时,长则一小时,其余时间拍卖方会发布一些书画展讯、收藏知识之类,很少闲聊。
“微拍省去了传统拍卖会作品征集、拍卖预展、宣传推广、安保等中间环节费用,所以价格亲民是它的一大优势。”杨全经说,另外微拍更便捷,不用亲临拍卖现场,躺在床上,坐在饭桌前都可以实现,传统的拍卖一年只举行春拍和秋拍两季,而微拍一周举办一两次,购买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杨全经是我市“试水”微拍较早的画家之一。在他看来,每个微拍群合作的方式不同,有的拿一定比例的佣金,有的拿提成,有的规定卖一幅画拿多少钱,几次尝试后,他最终与两家比较规范的微拍平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4年春节前夕,他的作品通过微拍卖得不错,平均价格在一千元左右。杨全经说,微拍这种交易方式为画家提供了诸多便宜,一是节省了交易成本,二是突破了区域限制。
“但是微拍也有它的局限性。”贾女士说,尽管拍卖方承诺作品保真,以及拍卖环节的公正、透明,不会有“自己人”的抬价行为,但仅凭一张照片就让
购买者判断真伪确实有些难度。另外,越来越多的微拍平台的兴起,给市场造成了混乱。一两个人拉几十个微信好友,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可以组成一个微拍群,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忧。
“而且微拍也没有大家想象的红火。”贾女士说,起初能够成交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作品,但随着微信群体需求的饱和,成交量明显减少。所以微拍不会取代拍卖行,只能作为交易的一种方式存在。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微拍市场一定会大浪淘沙。只有那些有威信力,规范,真正为消费者服务的平台才能存活下来。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