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威双观察】俞可: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热衷于这样的展览
0条评论 2015-05-25 17:16:0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张长收
编者按: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备受世界瞩目的最具影响力的世界艺术盛会,每届均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于2015年5月9日开幕,并持续至11月22日。每次威双举办都会受到艺术界人士的热议,而中国馆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在西方平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外“镀金”归国的艺术家,在国内为何容易获得认可?是否存在误区?威尼斯双年展“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国内的双年展该如何做?带着这一系列疑问,99艺术网采访了刚刚从威尼斯双年展现场观展而归的著名策展人、批评家俞可。

策展人、批评家俞可
著名策展人、批评家俞可
 
99艺术网:您是第几次看威尼斯双年展?您认为关于威尼斯双年展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俞可:本世纪初以来每次威尼斯双年展都会去看。自私一点说,我觉得每个人应该关注自己国家在威尼斯双年展里扮演的角色,或者说你自己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而且我觉得重要的一点,你不是一个你想象的参与者,而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参与者。但实际上,我们都是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跟威尼斯双年展没有什么关系。
 
99艺术网:您认为威尼斯双年展是给谁出的考试题?艺术家?策展人?政府?还是其他?
 
俞可:首先是给政府出的考试题,不管怎么样,你说命运无法掌控,那么有一块你是可以掌控的,那就是国家馆。国家馆是国家可以掌控的,怎么掌控,在这个平台上如何与其他国家馆一起展现自身的魅力,那么政府肯定起到一个很关键性的作用。然后在政府的主导下,策展人和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具体的工作。但主题馆政府没法掌控。威双建立在一个全球话语权的基础上,或者说它建立在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有效地与之对话。自己的努力、国家的背景当然重要,但基本处在一个被选择的位置。
 
99艺术网:策展人奥奎把主题定为“全世界的未来”您怎么看?
 
俞可:哪一届策展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策展理念,我觉得不重要,他也没有顾及到中国人在考虑什么。我觉得应该关注的是具体的工作,比如我们的国家馆是否有效地展开了艺术历程或者中国人现有的一种文化力量,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的语境里是否能够扮演一种积极重要的角色。还有这几年,我们努力的外围展、平行展,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积极的作用。
 
99艺术网:您如何看待策展人奥奎为主题馆选择的几位中国艺术家(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您认为这种选择是某种制度的选择还是策展人个人的偏好?
 
俞可:奥奎在2002年策划卡塞尔文献展时候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并不熟悉,但现在他也认识一些,选择哪些艺术家,我想他有他的道理。他和中国的策展人、艺术家平时也有一些接触,但我们很难做一些评说,策展人肯定有个人的偏好和学术主导。
 
99艺术网:国家馆艺术家名单(这一届是刘家琨、陆扬、谭盾、文慧和生活舞蹈工作室以及吴文光和草场地工作站参展)每次宣布出来都会引起很多的质疑和争端,这次您是什么看法?
 
俞可:我每次都会看到的,早期我们在一个完全不是展览空间的空间里做展览,后来这两届我们在一个像展览空间的场馆里做展览,有了一些改变。在做展览的过程当中,难免在选择艺术家方面不尽人意。那么我们看一下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其实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再差一点,我们看一下韩国和日本。为什么每次我们做的总是不令人满意,效益也不怎么样,确实值得反思。现在我们的整个艺术体验和对艺术的认识还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化的状态之中,很难有一个明细的国家文化策略和明确的目标行径,所以它肯定是杂乱的,混杂的。这种杂乱和混杂的状况,开什么良药,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每个参与者所付出的努力。
 
徐冰《凤凰》
徐冰《凤凰》
 
99艺术网:您个人比较喜欢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哪些艺术家和作品、场馆,以及策展人?
 
俞可:最抢眼的当属徐冰的作品《凤凰》,但同样存在着问题,相对来说,它被放置在一个比较遮蔽的空间里,又没有灯光,所以我觉得在呈现方式有些问题。我跟国外的朋友也交流了,他们都觉得这件作品确实也不好挂,挂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如果没有这个棚可能会更好些。空间受困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一个问题,后来有了主题展还好一些。对空间的研究和了解,怎么有效地把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个参展的话题,或许去适应这种展示空间比较重要。这种国际性的展览要做得非常突出有效,也比较困难,所以你去看国家馆也好,看主题展也好,它不会给你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
 
99艺术网:作为资历最深的国际大展,您认为威尼斯双年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俞可:我觉得应该去调查一下平行展、主题展和我们的国家馆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热衷于这样的展览,喜欢跑到威尼斯做展览,那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不是通过威尼斯双年展我们建立了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还是别有动机?我觉得深究下去肯定特别精彩。我们出了这么多的人和钱到威尼斯,干了些什么?对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否有促进作用?另外,国家馆之间不拼比是不可能的,比如俄罗斯馆早期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他每次都会有效地利用这个场馆。那我们国家馆为什么每次都会有这么多的吐槽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前我们抱怨没有展示空间,而现在我们的国家馆我认为还可以。
 
99艺术网:国内的双年展目前也是处于增长趋势,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习西方的展览制度,您认为这种模仿是否成功?
 
俞可:没有办法,不模仿,那国内就没有双年展一说,只有借助于西方的经验。然而为什么我们借助于西方的模式?因为它行之有效。它对于文化的推进、艺术的推进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它影响各个国家。当国家处在困境、文化相对贫瘠的时候,我们只有选择模仿西方模式,而且东方也没有建立起模式。比如蒸汽机不是我们发明的,电灯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我们用得挺好,所以我觉得如何运用是关键。
 
99艺术网:那么,国内是否需要这么多的双年展?
 
俞可:我觉得国内的双年展大多是想实践,就像艺术家也是,国内哪需要这么多的艺术家?我们国家是全世界艺术家最多的国家,但是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推进有什么积极的作用?这是同一个道理。
 
99艺术网:大多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在国内比较容易获得认可,这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误区?您认为国内的评论界是否过度相信所谓的“国际标准”?
 
俞可:可能中国在这方面不是很自信,喜欢借助于西方平台,我觉得不仅仅是中国当代艺术,传统艺术也是一样。“走出去”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不要把走出去当成一种忽悠,或者当成一种炫耀,我觉得不是很好。如果走出去,通过西方平台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推进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觉得非常重要。
 
99艺术网:谢谢俞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