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玉壶轩宫廷珍藏
0条评论
2015-06-02 13:57:1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就已知的清代宫廷所置大型玉雕山子,皆取材于画作,命玉雕匠人以剔地起突的雕琢法制成,因其工程浩大,费时费工,就体量最巨的大禹治水玉山为例。要先将玉样从新疆运到北京,其运输便历时三年多。同时,要先在宫内按玉山的前后左右位置,画出数张图样,随后再制成蜡样,送至乾隆帝阅示批准,同意后随即发送扬州,由扬州织造承制。且因担心扬州的气温过高,恐日久蜡样熔化,故而又照蜡样再刻成木样,由苏扬匠师历时六年雕琢成,玉山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两年功夫,颇费周折,才大功告成。由此可见,会昌九老图玉山亦不例外,需提前按比例雕刻木样,且由于是御览所用,故而选材精良,刻琢细致入微,才能使玉工依此为模,制成玉山。
本件“御制檀香木雕‘会昌九老图’山子”,即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宁寿宫乐寿堂玉雕“会昌九老图玉山子”的木样。其主体山子为檀香雕就而,重达18公斤,整个山子由多块檀香木拼加而成。檀香山子高56厘米,正是玉山二分之一,连座儿通高110厘米,与玉山等高。
檀香木山子其下承紫檀山石托座,山子山石嶙峋、瀑布湍流,山间生灵芝仙草。紫檀山石托座下置金丝楠木圆形束腰高台座,浮雕莲瓣纹为饰;围栏及束腰处嵌紫檀,雕刻螭龙纹及束莲纹为饰,托台下为如意云头式矮足。
檀香木山子色呈深褐,包浆温润,其按高低、远近比例,以镂雕、深浅浮雕和阴线刻纹等多种手法琢成四面相通的山水人物图景。从所用材料上可以看出乾隆帝对此件作品之珍视,清宫所用檀香木多用于制作玺印,与玉山一样,作为木样多有使用,传世作品多为玺印,如"皇帝之宝"印玺即为檀香木雕刻而成。
编辑:江兵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