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6日下午,“幽寂之地——王岱山油画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桥舍画廊开幕,展览是由艺术批评家、清华大学博士段君策展,共展出了艺术家王岱山近两年来的油画新作23幅。
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我们看到展览在灯光的布置上非常用心,这样使得营造出一种神秘幽寂的氛围。艺术家王岱山表示“我的作品和本次展览的题目非常贴切,主要就是希望营造一种幽寂的氛围。和以前相比,现在我更加关注我身边的日常生活,虽然呈现出来的是我们身边的日常场景,但是你又可以看到我通过光影及人物的背影、影子等表现形式来和我们日常所见的状态拉开距离,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状态。”
展览现场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段君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王岱山1999—2007年分别在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了严格的学院专业训练,是一位根基扎实的80后艺术家,他和我又是在清华读研究生时的同学,所以我对他的创作比较了解。严格来讲,岱山真正的创作状态是从研究生阶段开始的,当时画的基本上都是他的琐碎日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油画日记’,主要记录他身边的场景,比如他居住的空间狭促的室内、卧室睡床、走廊过道、卫生间水房等等。直到研究生毕业和桥舍画廊签约之后他都还是在延续之前的创作状态,题材也没有离开他对生活的观察及感觉。他把个人创作的焦点对准日常现实,意在打破对日常生活机械性的、习惯性的、重复性的麻木和被动适应,以便唤起对现实的异样感,从而在异样化、陌生化和神秘化的艺术氛围中更加敏锐地感受日常生活。”
展览现场
关于本次展览在氛围的营造上颇费苦心,段君表示“在此方面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我们在主题的选择上主要希望与日常生活的概念产生紧密的联系,因为很多人对他以前他记录生活的作品解读的方面比较多,有的人说他的创作是写实性绘画,有的人说他是记录青春型生活的绘画,这次主要呈现的是他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及生活的感觉和理解。二、在展览作品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了主题色调偏暗色系的,包括对本次展览空间的营造我们也是营造出这种神秘、幽寂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绘画在暗部的描绘非常丰富,在阴暗的环境下他并没有把其消解掉,他对暗部的描绘恰恰反映出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及感觉。”
展览作品
作为职业艺术家,王岱山对自己的生活也有着他自己的节奏。段君介绍到“岱山来北京十几年来,虽然有种漂泊的感觉,但是他的生活状态还是比较缓慢的,这可能和他温和的性格有关,他在艺术成就方面一点都不着急,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创作世界中,表达他自己观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及对生活的理解。王岱山经过在北京十年的生活,虽然很多时间仍然身处室内,但王岱山心理的区域已经扩大到外部,不再像刚来北京上研究生时,主要是室内作为现实占据了他的内心。但显而易见的是,他描绘的外景,延续的也是日常的脉络,外景在王岱山那里,没有社会阶层或文化属性的区别,他选择的依旧是那些在日常现实中能够触动他的地点。特别是他2014年的作品,画的几乎都是公园、树林,或小区,他挑选的也大多是植被茂盛的景地,这可能跟他的心理状态有关系,他画中的人物经常处在植物的掩映中。植物被视为人物的依靠,因为植物没有伤害性,不像人在社会中生存那般复杂,所以王岱山宁愿把人放在安全的植物丛中来表现,而没有把人抛入无根的社会场中去描绘。”
《暮夜之一》布面油画 163×255cm
总体而言,王岱山最近几年的作品,虽然仍然紧扣日常现实生活的主题,但越来越多地走向想象的空间,人与物、人与场景之间,形成了更加富有意味的关系,使得他可以继续充分地拓展和表达他的生存体验,并且让日常现实背后的力量在艺术中得到更为内在的展现。
《枝蔓》布面油画 100x150cm
当然,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关注日常生活,但是王岱山的关注视角与呈现方式和其有很大的差别,段君就表示到“区别性还是在于王岱山个人真实的一面,他在北京生活这么多年,他对这个世界呈现还是比较偏重灰暗的一面。其他的艺术家很多虽然在关注日常生活,但是在创作中融入到很多观念性的东西,王岱山在他的创作中尽量消除观念性,从而强调绘画中的感觉与记录。我个人也是觉得,他还是和艺术史上90年代初的‘新生代’有很大的关系,他把眼光重新投向周边的人和事,在油画的写实性和当代性之间找到了统一。”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5年7月6日。
编辑:李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