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都疯狂(4)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20年访谈:高炀vs马宗仁
0条评论 2015-06-15 09:58:08 来源:观鲤台 

\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作之一,《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究竟想表达什么?20年后,十名创作人,以及活动协调者,摄影,共十二人首度发声。

当代艺术究竟该如何欣赏?裸体在作品中是否真的有任何意义?这件作品想表达什么?这是年轻人的癫狂之作吗?为什么威尼斯双年展选中了这个作品?这十个当年的年轻“盲流”艺术家今天在做什么?步入中年的他们,在获得成功后如何再评价这个作品?

针对这件影响巨大的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作、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始终存在种种疑问。而当年,创作者们迫于生计,在完成作品后即各自忙碌,始终没有回答上述问题。

20年后,《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的创作者们首次集体发声,对这一作品做出解读,也让这一作品真正完整了。采访是在一个多星期时间里,分别针对十位联合创作者,活动协调者孔布,摄影师吕楠,共12名,单独进行的,我们几乎没有给创作者们留出任何准备时间。有意思的是,十二名集体创作者,做出了十二种解读。而这正是当代艺术倡导的精神,那就是:面对当代艺术,独立思考的精神比盲目点赞或反对都更重要。

采访由观鲤台联合著名策展人杜曦云共同完成,分六期发布,这期里的受访者是:高炀vs马宗仁

艺术家 | 高炀

高炀
高炀

他本是一个中专学校的美术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之后到东村成为盲流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失去了包括家庭在内的很多,但是始终坚持在艺术道路上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多年的海外留学经历让今天的高炀在艺术之路上视野更为开阔,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艺术家 | 马宗仁

马宗仁
马宗仁

当年他刚刚成家,为了追逐自己的艺术之梦来到北京,凭借对艺术的热情和冲动,他参与了《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的创作。多年后,这件作品成为了他前进的一个基石,不断鼓励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做出新的探索和超越。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