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作之一,《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究竟想表达什么?20年后,十名创作人,以及活动协调者,摄影,共十二人首度发声。
当代艺术究竟该如何欣赏?裸体在作品中是否真的有任何意义?这件作品想表达什么?这是年轻人的癫狂之作吗?为什么威尼斯双年展选中了这个作品?这十个当年的年轻“盲流”艺术家今天在做什么?步入中年的他们,在获得成功后如何再评价这个作品?
针对这件影响巨大的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作、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始终存在种种疑问。而当年,创作者们迫于生计,在完成作品后即各自忙碌,始终没有回答上述问题。
20年后,《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的创作者们首次集体发声,对这一作品做出解读,也让这一作品真正完整了。采访是在一个多星期时间里,分别针对十位联合创作者,活动协调者孔布,摄影师吕楠,共12名,单独进行的,我们几乎没有给创作者们留出任何准备时间。有意思的是,十二名集体创作者,做出了十二种解读。而这正是当代艺术倡导的精神,那就是:面对当代艺术,独立思考的精神比盲目点赞或反对都更重要。
采访由观鲤台联合著名策展人杜曦云共同完成,分六期发布,这期里的受访者是:朱冥vs段英梅
艺术家 | 朱冥
朱冥
为了心中的艺术之梦,他高中毕业就来到北京,这期间经历了十年的贫困和四个月的拘留,也曾迷茫和痛苦,但始终坚守对于艺术的信念,今天的朱冥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艺术之梦,成为了著名艺术家,但依然在自我的艺术之路上固执而孤独地探索。
艺术家 | 段英梅
段英梅
她从小就抱定了学习艺术的梦想!能够从事艺术,是她一生中最希望实现的一个梦!曾经在东村生活的日子令她非常开心,对于生活中经历的困难毫不在意。当年的她在懵懂之时参加了《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的创作,仅仅是因为能够正式参与到大家的行为艺术创作中就令她无比的高兴。如今的段英梅已经是具有国际声誉的行为艺术家,为了艺术之梦她还依然在不断追逐着。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