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办展——艺术展为何乱象众多?
0条评论 2015-07-28 14:36:40 来源:人民网 

\

理想的展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不可否认的是,展览的大量出现。在日益物质化、消费化的今天,美术展览以其直观性、新闻性、公众性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美术传播方式与途径。

而大量美术展览的出现对于建构中国当代艺术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展览的大量出现意味着艺术家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和创作观念,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社会生活感悟;另一方面,它说明了国内当下艺术的迅速发展,公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强烈以及公众参与当代艺术热情的日益高涨。

但是艺术市场的无序化、策展人与艺术机构之间的矛盾,都将国内的展览带如杂乱的景象内。办展,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因素才算理想呢?

策展人——培养观众

对于一场展览的组织、调动这——策展人来说,组织展览,选择作品,建立作品和作品之间的关联性,编织一个语境,这一切是为了建立了一种理性传达的桥梁,从而培养观众,也同时避免了一种独裁式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而是在保持彼此的独立性和主观性的情况下彼此启迪和启发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策展人有点像在黑暗中的引路者,把手电筒指向他/她所希望指引观众看到的角落和路线。

行业规范应尽早出台

在一些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任何经济形式过热、无序地发展,都会导致行业产业链各方在疲于应付中消耗资本。再加上相关行业监管的缺失,使得表面繁荣之下实则暗藏发展隐忧。未来艺术展览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展会主办主体资质进行市场化、动态化的评估和认证,对展会管理逐步从审批制过渡到标准的登记制,使艺术展览展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展览作为一个媒介平台

实际上,展览形式应当多元化,无论是小空间中自我组织的群展还是大型的国际双年展,不同类型的展览是从不同的地点和位置上进行表述的,它们有着不一样的受众和传播方式。他们共享的是两个层面的公众:本地、现场受众以及想象中的艺术界支持者和专业圈子。展览位于一个生态系统当中,也位于一种展览的等级制当中。很自然地,所有这些元素都可以当作媒介平台的组成部分,去以侧面的形式发声、宣传,同时还能将观展者和策展人、艺术家紧密联系起来。

结语:展览的大量出现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表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活跃状态,其积极作用还是大于消极作用的。但是,在以商业和资本为核心的艺术市场体系中,当前的展览机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目前也无法杜绝,只能依靠艺术展览机构、策展人、艺术家的自律以及社会机制的淘汰来实现。中国需要尽快建立自己在展览机制方面的游戏规则,以促进展览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