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鸣惊人∣“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记者:1985年《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发表的时候您还在中国画系就读,当时您画的画是怎样的题材或风格为主?
李小山:我画人物、山水,但是很不满意。我觉得自己在画画上是平庸的。我早就说过,在一切的害怕中,我最害怕平庸。
记者:《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是您1984年的作品,发表却是在1985年,之间这一年有没有想过放弃发表这篇文章?有没有预想过将面临的后果(肯定很多人无法接受)?
李小山:八十年代中期发表一篇异见文章是很困难的。文章写好后,给一些关系密切的老师和同学看过,他们都认为应该发表出来。我把文章给了当时的《江苏画刊》,他们经过慎重考虑终于发出来了。说实话,我完全没有料到后来会有这么大的争议和余波。
记者:发表之后还是在校生的您有受到老师或同学的另眼相看吗?
李小山:那是自然的,因为动静大了嘛,老师和同学也会不断与我讨论问题。
记者:当时是通过什么途径看到刘海粟老先生对您文章的评价?当时您的反映是?其他有什么影响深刻的评价吗?
李小山:批评我的人太多了,美术界的头面人物几乎都表了态,江苏美术出版社为此专门出版了一本讨论集。我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否定我的人肯定占多数。刘海粟的评价是骑墙的,算是老前辈对后生的一种说法吧。其实我不关注别人捧我或骂我,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记者:在您看来’85新潮的精神主流是“反传统”吗?
李小山:不对,’85新潮的精神主流是呼吁艺术的多元化、多样性,而在此前,艺术领域和整个思想、文化形态一样,是一个封闭圈子,单一、固化和僵硬。
记者:’85新潮是否也只是80年代中国文化经济各方面状况的“一片叶子”?
李小山:这是肯定的。所谓的“思想解放”运动给整个社会松了绑,艺术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
记者:’85新潮时期很多艺术先锋都是以团体的姿态亮相,而您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的姿态?
李小山:我说了我喜欢独来独往,所谓的“单打独斗”更自由,更少牵制。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