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观察】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落幕 美术批评在反思中建立新生态
0条评论 2015-08-25 16:12:5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太原特约记者


关于“有偿”批评

除了上述的观点陈述之外,“有偿”批评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本届年会开始之前,批评家王南溟在网络中喊话,希望批评家年会能够正面回应“坐台”批评问题,此外,本届年会在设置主题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段韩纠纷”,其中亦涉及到“有偿”批评的问题,因此,在会议期间,与会批评家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定的讨论。

关于“有偿”批评,在年会轮值主席王端廷看来是一种契约精神,他在谈论到这个问题时表示:“一般说来,艺术家花钱请批评家撰写评论文章或出席展览研讨会,批评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这是艺术家与批评家之间的公平交易,作为一种契约,它得到了当事双方的认可。问题在于,批评家作为艺术价值的评判者,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只是艺术家,还有艺术欣赏者和消费者,也就是观众和收藏家。从根本意义上说,批评家应该是艺术家与收藏家之间的裁判员,而客观性和公正性是裁判员需要遵守的首要律条。”

当然,任何问题都有很多的面,当下“有偿”批评确实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最关键的是批评家的自律,批评家杨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所谓‘坐台批评家’,原是王南溟先生杜撰的一个词,特指带有雇佣关系的评论活动。在今天艺术市场极为繁荣的背景下,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风气已弥漫于整个业界。对此,批评家们确实应该有所反省,切不可认钱为亲,毫无原则、毫无立场地坐台,以毁自己形象。但是,因噎废食,就此不再参与艺术活动的现场,也断不可取。毕竟艺术批评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依附着艺术家的活动,需要经常出场,也免不了坐台。而在此过程中,按劳取酬,也是合情合理,只要不是牵强附会。事实上,现在的批评家早已经分化多元,不能要求所有批评家都是法官,因为有的可能是注重批评,而有的则倾向于评论和分析,还有的甚至已经转到了展览策划中,实际上是既有法官,也有律师。所以,不同角色,应该以不同的要求对待。我的看法是,如何在社会角色中完成自我的精神确认,将知与行统一起来,比坐不坐台的问题更为重要。”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杨卫看来首先是批评的独立性:“在一个经济社会,假如经济不独立,批评是不可能独立的。而批评家的职业,又不可能直接创造财富,至少在中国,低廉的稿费制度无法提供生活保障,故而,只能依存于艺术家和作品。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没有公职的职业批评家,失去了艺术的现场,几乎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所以,不得不兼顾一些评论工作,参与一些策展活动。这是一个悖论,既要受雇于人,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此矛盾又如何解决呢?我的经验是,应该有所取舍。不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都想抓,而应该去掉某些应酬,避轻就重,按照自己的理论线索去做事。这样至少可以守住批评的底线,自圆其说。”

在批评家高岭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需要批评家自身自律,更需要整个批评生态的正常:“是谁造成了存在着的艺术批评的缺席和失语?仅仅是艺术批评家自己被市场、资本和人情所左右而丧失了自己吗?始终客观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的艺术批评仅仅是因为其承担者批评家的主观原因而缺席或失语吗?难道艺术完整链条中的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其他环节因素与此现象的存在毫无干系?最近发生在某位青年艺术批评家和某位所谓‘行为艺术家’之间广为人知的争斗和纠纷,不正反映出客观、公正和尖锐但却真诚的艺术批评在今天所面临的处境和挑战吗?一方面,人们煞有介事地呼吁负责任的艺术批评,另一方面,人们却容不得针对每个具体的人的批评,哪怕这批评是建设性的。这种对艺术批评横加指责甚至恐吓威胁的行径其实并不少,只是暴露出来和公开化的鲜少罢了。试问,有多少组织、机构和个人,对艺术批评采取开放、包容、支持和尊敬的态度,而不是视其为一种不得已的点缀?人们在抱怨艺术批评缺席的同时,自己是否就是这种缺席的制造者、怂恿者和纵容者呢?”

批评家贾方舟先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不是不可以收取稿费,关键是批评家太容易受资本的左右,作为批评家首先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要自重,为自己的文字负责,当下对于批评界的批评主要是对于批评质量的不满,所以作为批评家要做好自律。

民间组织的生存困境

批评家年会作为一个民间性的学术组织,自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持续有效的发展下午,今年是第九届,在此之前,年会曾辗转北京、成都、西安、苏州等地,对于场地的变换年会曾经表示是为了它避免总在一个地方使大家产生疲倦,然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民间性组织缺乏资金的支持。

美术批评在当下面临着很大的问题,然而最大的问题如同当代艺术一样,它始终处在边缘的位置,想要获得政策性支持非常的困难,只能借助于民间的力量,对于本届年会的举办,年会轮值主席王端廷在开幕式表示:“在这个巨变的年代,在许多民办机构如晨露般短命,甚至一些官办机构及其项目也成为‘烂尾工程’的情况下,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这样一个民间学术活动能连续举办九届,且仍呈蓬勃兴旺之势,应该算是一个奇迹。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家对这一学术事业的支持是一个重要条件。为此,作为本届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我首先要向主办本届年会的北京中艺美术馆,向协办本届年会的中艺雅集(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晋商博物馆和地素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由于有像武军先生这样热爱艺术、热心学术、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鼎立支持,才使得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下任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杨卫表示,第十届年会可能会在青岛举办,但目前还不能确定下来,从他内心来说,他更希望在北京举办,因为明年是第十届,十年前从北京开始,十年后再回到北京做一次总结。

批评家年会从建立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学术共同体,希望借助集体的来推动中国美术批评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艺术生态中,如何保持批评的客观公正与独立姿态,一直是众多批评家努力的方向,年会从官方体制中摆脱出来,以民间方式聚集力量,一方面对抗国内美协系统的话语垄断,另一方面也是从西方的强势话语中争取话语权,从根本上还是为了给中国当代艺术的自由生长创造理论条件,通过对艺术批评自身的建设,来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

虽然现在它还有很多的问题,但从年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批评家们对于批评自身的认识和批评,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非常的重要,希望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在之后能够越来越好,在对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监督和推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