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片段:OCAT十年文献研究展在北京OCAT开幕
0条评论 2015-11-01 12:45:12 来源:99艺术网 
\

文献研究展开幕式
 
2015年10月31日下午,OCAT研究中心策划的 “展示片段:OCAT十年(2005-2015)文献研究展”在北京OCAT开幕,作为OCAT成立十周年的庆典。在本次文献研究展的开幕式上,OCAT还向新任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作为“OCAT研究中心展览与文献研究丛书”系列的《OCAT10年:理念、实践与文献》将于同日正式首发。
 
\ 

OCAT向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

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巫鸿致辞
 
此次OCAT十年文献研究展分为四个单元(片段),分别为:"国家遗产"(卢昊、王广义、隋建国、曾力、汪建伟)、徐坦、汪建伟、"新刻度小组"(陈少平、王鲁炎、顾德新)、"OCAT表演"(吴文光)、"从电影看"(朱加、张培力、李永斌、高世强、周啸虎、曹斐),四个单元片段由OCAT研究中心的欧阳潇、周琳、陈瑶琪、黄文璇共同策划。
 
以OCAT十年历程为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棱镜,本次文献研究展以“片段”为进路,沿其“指向整体的局部”与“自成片段的单子”此双重意涵展开。展览既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也是研究历史的方法。

\

隋建国作品《大提速》

\

汪建伟作品

\

王广义作品
 
“展示片段”的第一单元“在场的秩序”,首先从展览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以视觉政治史为核心、曾展出于曼彻斯特与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的:“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2009年)。 对“国家遗产”的梳理首先继承了原展览以思想史与视觉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继续邀请原项目参展艺术家卢昊、王广义、隋建国、汪建伟和曾力等五位分别展出作品和文献,试图从感知分配、话语形成和记忆生产等方面追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构建和历史叙述。
 
与展览的范式转型平行的是艺术实践本身的转变,后者早不再是审美对象,而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一种独特的思考与行动方式。因此本展览的第二单元“类学科实践“ 将关注艺术家们是如何通过借鉴或挪用其它学科的工作状态找到一种可以被艺术利用,而不被其占有的知识可能 。本单元邀请艺术家徐坦新作 “社会植物学 ——捱/动物性自由”、新刻度小组(陈少平、王鲁炎和顾德新)和汪建伟《征兆》等三组计划。
 
\

新刻度小组文献资料

\


徐坦新作 《社会植物学 ——捱/动物性自由》

\

吴文光文慧的草场地工作站和生活舞蹈工作室文献资料
 
展览第三单元“具身空间” 旨在通过不同话语、实践与经验在美术馆中的汇聚与撞击讨论展览空间在不断转变的城市性中完成的蜕变。这场逻各斯之战的目的不仅在于具体议题的深入,更是对辩论之可能性的维系,它取决于一种新的共处与好客原则的建立,即美术馆在体制发展中对自身独立性、敞开性和批判性的保持与更新。本单元邀请、回顾“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和自我构建”(2010)与草场地工作站和生活舞蹈工作室策划的“OCAT表演”(2008-2012)两组计划。

第四个单元对电影与当代艺术之间关系的重新探索将呈现“从电影看”展览计划,邀请张培力、朱加、周啸虎、高世强、李永斌和曹斐六位艺术家展出作品。而“OCAT表演”(2008-2012)将回顾“交叉:OCAT当代舞蹈剧场演出季(2008-2009)”、“回忆-身体:OCAT当代舞蹈剧场演出季(2010)”和“回忆-现实:OCAT表演(2012)”等三组文献计划。
 
\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包括展览论坛、系列学术讲座、主题研讨班和工作坊等一系列与“OCAT十年”相关的公共教育活动。OCAT以当代视觉艺术的研究与展示为主体,辐射实验戏剧、音乐、影视、设计、建筑等综合艺术领域,尤其强调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与国际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界的学术交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与制度建设。
 
据悉,OCAT十年文献研究展将持续至2016年1月31日。

编辑:赵成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