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十周年秋拍 】“十全武功”超级夜场——近现代书画部分群星闪耀
0条评论
2015-11-10 14:28:4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傅抱石 夏山雨后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142×31 cm.
RMB: 2,000,000-2,800,000
此幅作于1943年夏日,抗日战争时期,从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重庆西郊的金刚坡下居住了八年,他当时在中央大学教书,几乎每天翻山越岭,渡江跨河,日行数十里,金刚坡“烟笼雾锁,苍茫雄奇”的地理环境对其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因此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语言。他在1942年9月时举行了“壬午重庆个展”,1943年,39岁的傅抱石又在重庆和成都举行了第二次个展,此后画名大振。此画便作于傅抱石的第二次个展期间,正值其山水画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展示出其强烈的个人特色。画面取全景式构图,可以看出傅抱石继承了北宋山水的宏伟章法,但又将山水空间进行重新组合,打破了“三远”所造成的局限,在此画中,所有的景物挤压在过于细长的空间内,忽视了深远和平远的设置,使诸景物仿佛扑面而来,给观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远远地限制在一个取景框内,与观者拉开距离,这种可远可近,亦远亦近的视点选择在傅抱石的金刚坡系列作品中十分常见,这种构景之法从宋元章法中而来,也得益于30年代时傅抱石对于日本版画的研习,但主要还是依托于金刚坡的真实环境。
编辑:江兵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