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
之所以把维也纳分离派归为为新艺术运动的分支,主要还是因为其对装饰的重视。装饰和写实,是视觉艺术从原始时代起就一直存在的两大原动力,然而自文艺复兴始,装饰艺术就一直不受待见,各路艺术家和美学家对装饰都是贬低的。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哥特复兴运动,新洛可可风再加上东方艺术的传入,一同催生了新艺术运动的潮流,这也是装饰在视觉艺术中的最后一次,也可以说是质量最高的一次雄起。即便是到了今天,看到新艺术运动的作品的人没有不啧啧称赞的,然而这一潮流只能算是装饰的回光返照,虽然当时影响极广,仍然没有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装饰不能在艺术中获得长久的话语权,原因还是在于他和审美中的快感联系太密切,而视觉快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一直是很低的。对装饰的重视是从哥特复兴运动开始的,新古典主义长期占据审美高地,艺术家们开始回溯到从前的时代。对哥特时期装饰艺术的发掘催生了新艺术运动,拉斐尔前派也是这一思潮的产品。和克林姆特同时期的艺术家如欧布里奇,摩泽尔都非常重视装饰,尤其是装饰花纹,克林姆特也很重视装饰,不过他的装饰风格比较独特。
比亚兹莱
克林姆特的装饰风格当然也会受到时人的影响,比如英国的新艺术运动画家比亚兹莱
这幅《鱼血》(Fish-blood,也有冷血,冷漠的意思)被认为是借鉴了日本的木刻版画,依我说受比亚兹莱的影响还大点,但其女体随着水流动的动态不对称构图则是克林姆特的基因了。
克林姆特《鱼血》1898,比亚兹莱《舞者》《芭蕾舞演员》
除了这幅画,克林姆特为分离派杂志《圣血》做的插画也有比亚兹莱的影响,这幅画就肯定跟日本木刻没关系了。
克林姆特《圣血》插画,比亚兹莱 《桂妮薇儿修女》1893
自然
克林姆特装饰元素的另一个来源是自然,这幅作于1901年的风景乍一看似乎是一幅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其实其中夹带的私货不少,书上五彩斑斓的色点不表现光影,也不合成色彩,绝不是点彩派画法,纯粹就是克林姆特为了好看点上去的,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见他看到的实景必定也是斑斓的景色,激活了他内心蛰伏的装饰小魔鬼。这幅风景作于1901,年代尚早,后期的风景体现的更为明显,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风格,所以不太说明问题。这种密集的彩色装饰风格在后来成为了他成熟风格的一部分。
自然在新艺术运动中占据核心位置,这是哥特传统的复苏,哥特时期的雕花都是自然的藤蔓植物。和哥特艺术不同的是,新艺术运动把线条处理的更为生动优美,增加了不对称性,克林姆特对优美的线条也有偏爱,但这不构成他艺术风格的核心。自然中五彩密集的形态和抽象成符号的自然是形成克林姆特视觉风格更重要的元素。抽象的自然符号在上文中提到的《朱迪斯》已有表达,朱迪斯的背景就是抽象的树枝。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