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王珣 行书伯远帖卷
清明上河图真迹局部。
本报曾详细跟踪报道过朱叶青PK高士明、宋建明、杭间事件。
2015年可算是艺术行业的“学术争鸣”年,这一年,不但中国书协换届引争议,更有中国美院副教授朱叶青“弹劾”高士明、宋建明、杭间等三位教授。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故宫博物馆不但举办了“石渠宝笈特展”,更是十年来首次全卷铺开展出《清明上河图》。而对外交流方面,2015年,世界艺术大师作品纷纷来华展出,国人一年中可亲眼目睹不下十位从西方文艺复兴到当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作品。
【学术约架】
2015年11月16日,一篇题为《中国美院:副教授,作为一个标准进行学术PK》的文章在网络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作者为中国美院副教授朱叶青,他在文章中“邀请”中国美院副院长杭间、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高士明和中国美院原副院长宋建明等“公开学术PK”,并罗列出具体“PK细则”。
随后,收藏周刊联系朱叶青得到的回应是,“他们三个是学院年轻有为的领导人。他们在学术上代表了中国美院官方认可的最高水平。学术问题由教授指出,这很正常。但是学术问题,却由学院作出行政回应,是否说明行政要全面接收学术问题了?而且到目前为止,学院的学术官方也没有任何回应,难道连一个学术体系都没有吗?”
而事件中被点名的宋建明则对收藏周刊记者称:“不会参与以学术的名义行幼稚的个人炒作的游戏。”
事件引发了高校教授的评审制度问题讨论,对此,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王见分析称:“有关教授评职称的问题是中国教育体制和教学体系的大问题。中国现实的普通髙等教育与欧美大学教育在其产生和培养以及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甚至根本不同。那么,批评参照的标准是什么、共同点在哪里、不同点是什么等都很难很难简单概括。”接着,他进一步强调:“所以,教授评选的根本问题是机制,而我们主要是机构和政策性指标。学术要求处在悬置的状态,极难评价评说。”
【书协换届】
广东省书协主席张桂光力挺苏士澍
2015年12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95人组成的中国书协新一届理事会和由15人组成的中国书协新一届主席团。苏士澍当选为中国书协第七届主席,王丹、毛国典、包俊宜、刘金凯、刘洪彪、孙晓云、吴东民、何奇耶徒、宋华平、张建会、陈洪武(驻会)、陈振濂、顾亚龙、翟万益当选为副主席。沈鹏、张海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名单出来后,包括原籍湖北的书法家曾翔等近10人相继宣布退出中国书协。在14名副主席名单中,并未见来自广东书协者在列;200多名理事中,广东则占7名。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在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时表示:“苏士澍来当主席,是合适的。首先,中国书协要稳定,主席就应该从副主席里产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苏士澍、言恭达等都是合适人选,现在大家选择了苏士澍,我拥护。主席人选应考虑综合素质,首先,就是道德品质、政治品德都要好。根据我了解,他为人比较正,言论与中央的文艺精神相一致,可以引导我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另外,在中国书坛文化缺失的大环境下,也很需要有一位像苏士澍这样的文化人出来,也是比较合适的。
而谈及频频有人退出书协的现象,他称:“书协进出,大家都有自由,也并非今天才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世纪都有过知名书家退出书协的做法,但对中国书坛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石渠宝笈】
《清明上河图》10年来首次全卷铺开展出
从2015年9月8日起,故宫博物院举办为期两个月的“石渠宝笈特展”,成为今年全国最热的一场展览。许多中外游客为了一睹《石渠宝笈》着录中的一些顶级书画作品——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283件书画藏品的真容,不惜在现场排队6小时。
据了解,这是近10年来北京规格最高的书画藏品展览。2015年11月8日,展览结束之后,这些藏品被入库封存,至少三年不会再进行展出。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长528厘米,此次全卷铺开陈列。约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年院庆,这幅作品曾经展出,之后只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但都未曾全卷展开,这次是其10年来首次全卷铺开展出。为一睹国宝真容,很多观众一大早就前往排队。此次特展,很多观众是冲着《清明上河图》而来。
据媒体报道,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称,之所以对米兰世博会缘悭一面,因为故宫有自己的制度:对于这样的珍贵古画,展一次,睡三年。《清明上河图》之所以没有出现在世博会,就是因为距离上次展出没有“休息”够三年;而此次院庆的展出,距离上一次在日本的展出已经有三年多了。“所谓纸寿千年,就是说纸是有寿命的,很多宋画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接近千年了。而每次展览,保护工作做得再好,每次展开也都是会有摩擦的。为了不被疲劳地使用,必须在每次展出之后让它们充分地休息,制度看起来很死板,但与其他博物馆的藏品相比,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大师来华】
世界名家作品展扎着堆地来中国
2015年,是西方艺术史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大师“组团”来华年。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画家杜索,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三大画家之一丁托莱托,再到17世纪的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和法国风景画宗师洛兰,至19世纪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库尔贝,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印象主义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后印象主义梵高、高更,立体主义毕加索,超现实主义达利,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列宾,再到“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当代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吕佩尔茨等。从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大型博物馆到各大艺术机构,纷纷发力,将世界名家作品“请进”国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展事,为艺术爱好者们献上一道道丰盛的世界级艺术盛宴,得以近距离串联起教科书上所见的美术史。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曾在公开场合分析:“中国不断邀请国际知名的大艺术家、大学者展开交流,比如霍克尼展览,丹托国际艺术研讨会,展示对世界学术界的关怀,我认为这里面有两层学术意义。第一个,在网络时代,我们将学术知识和思考置于虚拟空间,图像网络使我们越来越便捷地看到世界的展览,了解艺术史和大艺术家的情况,但是我们忘记了原作和本人的价值,从而忽略了面对原作展开更多的讨论,面对本人展开真正的对话。第二个,通过广泛的交流建立更新层面的互文性。比如霍克尼讲到中国绘画,他认为中国的绘画不考虑阴影,这点我们早就知道是自己的传统,但怎么把这个传统和今天的绘画表达相结合,从别人对我们的绘画理解中,我们又得到一些启发。文化相互交流,在这样一种互鉴的过程中促进智慧的生成。”
编辑:江兵